“飙骂”无助于公益事业成长

2014-05-05 10:06:36      来源:
       知从何时开始,“骂”成了时下立德立功立言的新“标准”,以敢“骂”而自鸣,以敢“骂”为使命,怪哉。关于公益事业,“骂”也大出新彩,花样繁多。大有“飙骂”之势,多有“夺魁”心愿。“骂”者均称是要发展我国公益事业,爱之深责之切,良药苦口,恨铁不成钢,大有些舍身取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豪壮味道。可细听细想,倒有讨论之处。
 
  ●骂政府不必标榜
 
 
  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很大。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市场都需协调配合,公民社会建设尚需时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鉴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的决策权力、推动作用是关键之关键,人所共知有目共睹毋庸讳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赢得一片赞扬之声,获得空前美好期盼。但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不是一般人能全面理解和掌握的,至于公益事业体制机制改革确也急人,人们都想速度快点、力度大点、幅度宽点。献计献策理所当然,话有过激应该理解。但为骂而骂实不可取,以骂标榜用意不佳。现在民主政治建设大有进步,政府不但可骂,还可告,有广泛骂的自由告的渠道,骂两句本不算啥。但区别是,为公事业发展说得再狠也只是方法问题,但打着公益事业之名,标榜自己敢骂政府、勇当先锋、公益斗士之实就没啥意思了。有好主意你出就是,骂大街不必。
 
  ●骂公益要有依据
 
  公益不可能在蜜罐里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脱离社会各界的支持。社会监督、新闻监督至关重要。但现在做公益被怀疑,公益组织、公益人士被质疑,已成家常便饭,谁都可以不问事实、揣摩猜测、胡编乱造、张口即骂、恶语连篇,至狼烟四起,于公益无益。名人捐款被骂沽名钓誉,不捐款被骂无情无义;企业家捐款被骂捆绑公益,不捐款被骂履行社会责任不力;公益组织开创性发展被骂有私利,捐款落实滞后被骂有猫腻……见着公益,逮啥都骂,不太正常吧?公益之事,事关公益,人可监督,事可查询,但毫无根据、不问青红皂白就开骂,不太好吧?
 
  ●骂国人别忘国情
 
  现在时兴事事都和国外比。事实上自清末以后,极少部分人媚外心理只有在极左时期得到抑制,现在又恢复而加强了。说经济学必引亚当•斯密,说心理学必说马斯洛,说管理学必提德鲁克,说公益慈善必亮卡内基、洛克菲勒……反正就是要说国人愚昧落后无知冷漠,生不如外国人,死不如外国鬼。就公益而言,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当然是必须的,世界文明为我而学而用再好不过,但不能以此作为骂国人的由头。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国人捐款太不积极,国人太没素质,太没公民意识、公益意识,要教育,要提高!公益一直是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产物,当然也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但总前提是国情下的公益,这总不会错吧。仅按现在的国民保障情况,自我保障仍是很重要的保障,尤其是广大农民兄弟。在自我生存、发展保障尚有困难的时候,非要和美国人英国人看齐,让人人成为慈善人士、奉献楷模,有难度吧?在这种情况下只骂国人觉悟低有问题吧?在公益问题上,也应该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让有能力者、有保障者、有觉悟者先做起来,逐步带动,循序渐进,自会共同兴起。
 
  ●骂之后反思效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清华大学学生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激励万千学子,感动一代国人,也应该是一个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良好命题。公益不可能是骂出来的,只能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干出来的。骂只能是个别人解一时之气、逞一时之能,甚至是捞一时之名、得一己之私。且不说骂者自己做了多少公益,是否从自己做起,是否有责任、有素质、有权利、有根据这样做,只论骂的结果,就当反思。骂使人刺激,但不一定代表理性;骂使人想听,但不一定得到尊重;骂使人心悸,但不一定让人接受;骂使人警醒,但不一定令人诚服。骂够了,过瘾了,但与公益发展不具建设性,与社会和谐不具良善性,与自身名利不具长久性。多方受损,无人得利,何谈公益。为了我国公益,请有话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