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公益问责有利于带动公益事业发展

2014-05-27 13:56:42      来源: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公益问责方面的文章,其中不乏一些很优秀的文章以及非常好的见解,让我们都收获良多。不过例如有一些文章中有提出问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来问之类的一些观点,小生持有些一些不同看法,所以写出来期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首先说什么是问责。根据百度百科里的解释,问题是个舶来品,其实原本是指的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意即权责对等,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不过当前这个词汇早已经不在局限用于政府。当前问责已经成为一种以提问或者说质疑的手段对某组织或者领导者管理者就其责任范围内的责任的进行追究的方式。
 
  而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问责的发生其实更多是一种争议的形态,或者说由于争议的存在而做出的一个以发声的形式谋求解决争议,并必需产生结果/结论/共识的行为过程。基于公众普遍认知以及约定俗成的概念,这也就形成了当前这个社会层面上的问责定义。(以尊重或有益于公众认知,并不具有扭曲或太大偏差而产生的定义,那么就应该是合理的定义。)
 
  那么基于以上认知,问责何错之有?无论在任何行业,任务领域都会有由于各种不同原因产生的争议,而争议实则上最终的目地都是在推动认识同步,以及推动某项工作乃至领域或者小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的。
 
  而公益问责,本身又属于社会监督的一种直接体现方式。而时下公益组织透明的局限性本身也为公益监督造成了不便,问责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监督方式,一种公众主动要求与公益组织建立对话的一种方式。
 
  至于不少文章都在指出公众问责的很多不专业,确实,当前我们看到的很多问责提的质疑根本不在点儿上,包含一些看起来好像让人感觉专业的质疑事实上也是非常不专业的。但其实这个话题小生在之前写的文章中也曾有过表述,很简单的道理:“谁也不可能天生就知道各种知识,天生就能做到专业。知识的获取与学习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的”。但事实上,在小生看来这种不专业的问责实则更体现出公众进行公益问责任的必要性。
 
  在公益圈子里,我们不也都有共识当前需要做好公益常识普及的吗?那么这个普及应该如何来做?首先从普及本身的定义来说,这个普及应该是双向的,而绝不是我们一味的去说我们要说的话,把我们已经形成的认知强制性的灌输给公众。如果只是这样做,那么这和一言堂又有何区别?公益本来就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是面对所有公众而服务的。无论你当前正在做的是哪一个领域,你使用的一切资源都是社会资源,那么做为社会的一份子(无论他们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受益),公众们当然有自己的说话权利,或者说本身也需要有公众也来说他们的话,表述他们的想法。而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基于理念不足,或者理解的不同而发出的声音。因此从普及公益知识角度来看,现在公众由于各种事件也好或其它原因,主动过来说话了,这是不正也是我们做好普及工作需要的吗?
 
  当然,虚假捏造,刻意扭曲这些有着别样目的蓄意行为,小生也没有把这些放在公益问责的范畴里,也请不要把他们这些少数人的行为硬归纳到公众身上。类似这种行为发现一个举报一个,告一个,咱也是高举双手双脚赞同的!(虽然同时举,貌似真有有点难度……)。在这个过程公众无论因为何种原因,被他们这些人错误引导的时候,公益组织和社会学者们应当像面对自己的受益服务对像,或者自己的学生一样,耐心的和他们进行交流。而且群体的智慧是伟大的,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除了会让负面的影响成为一个良性的公益知识传播过程,还能够发现很多我们当前做的不够好,或者没有发现的一些问题。真有问题其实也不可怕,可怕的只是我们没有一颗勇于面对问题的心,和能够接受不同观点的包容之心,因为公益组织本身也是在成长之间,以及持续不断的成长之中。
 
  因此公益问责,在小生看来其实应该是受到鼓励的,提出的问题或者说质疑,无论对或者不对其实都是好事情。这本是其实一个极好的推动公众对公益的认知,以及公众与组织之间对话的一个机会以及必要的过程,短期或许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或者坦白的讲会让不哥们们有一个蛮痛苦的经历时期。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极为有益的。当然,对于公众来讲,虽然如小生观点所言,公益问责人人有责,无论你是否专业,懂多或少都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做到理性。(其实我想说必需做到,但怕被拍板砖。哈,反正都是表述了一个意思)而且小生期待可以有更多专业的问责出现,也让大家在这样的过程中了解问题什么,怎么问。
 
  所以说,公益问责本身其实是没有错误的,错误的只是那些暴力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方式而已。而理性公益问责本身就是一个促进公益理念普及,实现公众与社会组织间对话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