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公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力量

2014-05-19 10:20:21      来源:
       在当下,公益的改变不应该只是利用新媒体去做各种宣传,公益广告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各式各样的媒介去影响人的行为。公益广告往往很容易流于宣传,只是在告知一个议题,并没有用一些方法去影响人们以行动来改善这些事实。大部分公益广告都还停留在告知一种现象,但好的公益广告应该能让受众产生行动,而更好的公益广告则会影响长远,变成一种持续性的行为。这样的公益广告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例如国外的“关灯一小时”,已经变成每年的那一天大家都要去做的事。无论在媒介使用形式上如何翻新,公益广告的本质还是要考虑这是否会影响人的行为,改变他们的生活和一些习惯,增加一些良善的动机,去做一些改善的事情。这应该是公益广告发展的一个方向。
 
  除了告知,公益更需要行动
 
  公益广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类就是告知某些被人忽略的现象,比如“隔离的键盘”,把一个议题通过装置艺术凸显出来,引发人们的关注和反思。第二类是产生一些受众行为,比如“绿色步行”,一开始客户只是要求我们做一张海报,但我们把它变成大家一起参与创造的一张海报,让受众践行“走路能够创造绿色的环境”。这就有了进一步的意义。最好的是第三类,即产生长期可持续的行为,例如2012年在戛纳得奖的American Express信用卡赞助的公益活动,叫做“Small business day”,是让人们在感恩节大购物时除了光顾大的shopping mall也去自己家附近的小商店消费一下作为支持,并把礼拜六定为“Small business day”。因为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小生意人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这一活动结合了网络的力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奥巴马都响应号召光顾小店购物,2011年办了第一次,2012年继续办,慢慢就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2011年有一个缅甸和尚的公益活动,是以在纽约做的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进行的。那些受到政治迫害的和尚被圈禁在一排栅栏中,当你拿起做成栅栏模样的一支笔,去签名支持这项公益,圈禁的栅栏就少了一格,让人看到签名支持是有用的。当你把议题和行为、结果全部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很棒的公益活动。公益不一定限于帮助某些人或某些群体,有时一个城市的塑造,如何改变一个没落城市的命运,我觉得也属于公益议题的一部分。前几年得奖的“No money but love”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煤矿资源枯竭、人口外流同时负债累累的日本夕张市,就找到了“全日本离婚率最低”这个点,鼓励年轻人来这里结婚,感受爱和幸福。如此帮城市打了翻身仗。
 
  目标可以宏大 执行必须简单
 
  公益一定要让受众觉得是简单可执行的活动,他们才愿意去做,越复杂门槛越高,参与度就越低。企业结合公益来执行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一些公益项目。这除了使他们的形象有所提升,长期的公益项目也会对企业是很好的积累,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在赞助过程中,企业应该考虑到项目与自身形象的契合,不管是互补还是增加。有时是广义上与企业的产品相关联就可以,比如我们过去帮飞利浦做的“一小步”计划,就是力图改善偏远地区人们的生活。我也建议企业做公益项目时多考虑长远性和可持续性,不要总考虑产品的销售,甚至把销售放入其中来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不要让消费者产生“我参与了活动其实是在帮你卖东西”的不好感受。
 
  现在的公益广告还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我认为广告公司最好是可以赞助一些公益项目。我以前也对自己的同事说,你们看好哪一个公益项目,就选来赞助,我们可以不计报酬帮他们做。这是我们创意人可以帮助公益的一种方式。虽然我们不如企业有那么雄厚的资金支持,但我们可以“捐出”我们的创意。做公益应该先想清楚:我要人家做点什么?可能是多做一点什么,也可能是少做一些什么,然后再反过来看,我使用的这个创意是否真的能让人家多做或少做。否则和以前的公益也没什么不同。仅仅让受众产生当下的感动是不够的,要从他们的生活中找到一个点,令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出一分力去影响这个世界,愿意有行动去改变社会,哪怕是微小的行为。最好这是一个有乐趣的过程,不要让人感觉很沉重痛苦。所以深入的洞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