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发展三个关键字:理性、长效、规范

2014-05-06 10:33:54      来源:
       源:微博文章
 
  最近小子俺通过微博发布了《也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个案救助筹款越来越难,肿么办?》,《公益项目运作流程-简要版》(这个是小生做公益普及的系列微博之一,以后还会陆续有更多以及更具体的文章发布)以及其它几篇长微薄和短评等等。
 
  直观上来看,俺目前写的这些长微博和短评分别有针对不同的问题,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事实上俺在有意识的针对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大的领域(社会问题),当然今天还不算说的那么大,这里还是扣题,就只针对社会救助这个领域来讲,并更多针对网络公益而言。那么结合这个范围定义来讲,小生倒腾出来这些文章的目地主要在于试着推出三个关键字“理性、长效、规范”。
 
  先说理性说起。
 
  近两年来,随着各类网络化社会救助平台以及社会网络平台的普及及热度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来为各种救助进行募款,这本身当然是件好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问题和新问题也逐渐在网络上面浮现出来。
 
  首先从慈善救助一个公众的行为标准上来看“救急不救贫”。但由于网络个案救助项目相对审核与操作流程要比现实中申请基金救助和发起募捐更容易,成本更低,我们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救助个案项目,被救助对像在没有经过任何自身努力便把网络救助视为第一救助渠道发起了社会救助项目。以及还有很多个案救助项目隐瞒了其它救助渠道受助情况,更多的则是最基本的有无医保及医保报销比例情况更是几乎没看到有几个公示出来的,从而直接导致了需求评估的不准确。
 
  然后又有不少机构(怕麻烦又或者本身缺乏经验,又或者有其它的自身考虑,姑且不做评论和讨论。)对于医疗项目款项结算采取了直接拨付到个人账户上的拨款方式,而事实上我们看到这样的,却是更受人们欢迎的……反到是按规范拨款到其治疗所在医院对公账号的机构越来越遭遇冷漠,除非其个案救助项目实在找不到那些“大方”“高效”机构支持的时候才会过来找这些机构做替补。越是严谨负责的机构,在更多人眼里成了不作为。
 
  但随之来各种拿到善款却不给孩子看病这样的负面新闻或事件发生率在提高……(上面只是列举一个示范)
 
  还有的直接利用拨款可以拨付到个人人头上,然后针对同一需求重复发起救助,或者早已解决需求了,但隐瞒事实继续发布救助项目以获得多份社会救助款,然后用一份支出证明自己确实支出了,或者有的干脆不证明自己支出了,甚至还有的直接冒用其它人资料借助网络救助项目的一些漏洞直接骗发项目。(还好,这类毕竟只是少数)
 
  另外还有非常多的,充斥在微博、论坛、空间里,直接公布个人账号,然后开始煽情,告诉大家说,来吧~到是不能说公布个人账号就一定是有动机有问题,但行为上首先是不合法的,最重要的是难以/无法监管,包含有一些牵头人自称自己与救助人有一套办法进行监管,但毕竟还是没有支撑,同时也是缺乏诚信度的,
 
  而且这样的方式的救助个案,除了少数能够幸运的炒成热点的,其实募款效果也并不如想像中那么理想。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当我面对一个牵头人的时候,如果你和我是朋友,我想我以个人的角度会愿意相信你,但你又如何百分之百确保你牵头的救助对像不会有问题呢?只靠个人之间的信任吗?只靠感情的认识吗?又或者说,只是我们之间的信任,又如何保到足以让大家取信于你或者我们呢?毕竟我们个人之间的信任再高,个人终归只是个人而已。
 
  当然这绝不能完全归罪于当事人,公益组织的诚信力严重下滑本身也是导致不少人会选择直接捐款到个人账号上,但确实这样的方式更易于发生上面我所举例的这些问题,以及募款的越来越困难。
 
  而且盲目的,缺乏原则的救助操作方式,除了会让一些骗子有机可乘之外,还会导致受助者依赖和懒惰心理的滋生,而当前现在这个现像甚至已经直接体现在的求助过程中,例如就最近有一条劝募贴中小生看到其文字描述中这样开篇:“现在家里依靠社会捐助生活,父母在家照顾孩子,母亲身体不好,奶奶常年服药……”
 
  在这里小生厚脸皮问一句:“这难道是我们救助的目地,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希望各位亲能够腾点精力一起来思考一下。对了,5月1号起《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也正式实施了,关于此小生写了个《也谈: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链接:http://weibo.com/1218512263/B2ua7Dp5y )的短解析。希望大家能来看一下我的这个短文,并一起来认真的了解一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以上所述所言,姑且称之第一个关键字:理性。
 
  接下来说长效。
 
  大体上来讲上述小生主要是围绕着社会救助个案项目的立项或需求发布的角度在讲,那么在这里我们从劝募方面来看一看。
 
  一个比较典型的现像“同样的救助事实,但有的得到了媒体关注于是募集到了很多善款,可其它同样的救助事实项目甚至需求更迫切的项目却是鲜有人问津,募款极不理想。
 
  是的,媒体也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一个有需要救助的人都进行报道,而且事实上需要救助的人太多了,可以说是永远救不完的。当然,这里只是在聊社会救助,点到这里既止,就不和大家研究什么是公益之类的话题了。
 
  宣传推广如此重要,所以我们的牵头人和救助人以及很多热心人都意思到了这一点,加上网络宣传除了时间精力成本,从表面上来看牵扯不到什么资金成本,或者说成本非常低……于是……我想说,我的微博打开之后基本上已经成了救助专版……不晓得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我相信只要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那么你基本应该和我这个情况差不多。那么试问一下,难道大家上微博来就是为了满屏幕的救助信息吗?或者说如果打开微博几乎看见的全是这些信息,你还会愿意继续在微博上面吗?就像你在朋友圈子看到的信息全是各种营销广告,几乎没有其它信息的时候你还愿意在朋友圈子里转吗?
 
  那么我们的个案社会救助项目牵头人,热心劝募志愿网友们难道没有接受到来至于众多网友的这个反馈吗?当然有收到,但在无数的爱心群里,经常看到多是在抱怨自己做好事儿却被人举报骚扰,对方如何如何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直接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对反馈者进行批判,类似这样的话语:“我也不为为了我自己啊,我这也是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呀,而且你不愿意看可以不看……”是最多看到的。
 
  嗯,到是说起来其实现在有不少小伙伴们都意识到了行为式道德绑架的不妥,于是乎我们又开始看到类似这样开头的文案“你可能认为我这是在道德绑架,但是我实在没有办法……”
 
  OK,我想说当我第一次看见有人用这样行文的时候我想说是进步了,但当我赫然发现我又被这样的信息刷屏的时候……我想说:亲,换汤不换药啊!(更有奇葩选手买僵尸粉转发……变本加利啊亲~!老实说前面的行为虽然都有不妥之处,但毕竟还是从出发点上咱还是能理解的,但这种选手这种作为……俺果断的……无语了……请帮忙空出一片场地让我翻滚365天先吧!!)
 
  总之,方方面面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募款越来越难。所以小生操笔写了《个案救助筹款越来越难,肿么办?》(链接:http://weibo.com/1218512263/B2eLZifa2?mod=weibotime )一文。我承认,有些东西我还是没有说的太开,没有讲的太明白,不过路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的,一下子说太直接恐怕会有反效。所以我更多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文章能先给大家一点提示,而且我自己其实也是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
 
  那么上面讲的这些和此文结合起来,姑且称之为俺推的第二个关键字:长效
 
  最后一个关键字:规范
 
  其实通过上面的描述大家也应该了解到了规范的重要性。已经讲到的东西我也没有必要重复在这里在说了。虽然我这里提到到的“规则”这个关键里也确实与制度、模式有关,但更贴合的解释应该是“游戏的规则,系统的规范”。
 
  在这里先提及一下俺之前发布的另外三篇博文,一篇是《壹基金3亿没花完错在了哪里?》(链接:http://weibo.com/1218512263/B1dcG3BlM?mod=weibotime ),另一篇为《公益项目运作流程-简要版》(链接:http://weibo.com/1218512263/B1wECnyji?mod=weibotime )。虽然流程这篇博文是做公益理念及知识普及的,但其实也可以视为对前一篇博文所进行的的一个补充。然后还有一篇是我就京华时报发布的《社会乱象或致公益组织公信力坍塌》一文做出的短评(链接:http://weibo.com/1218512263/B1TQl4D6h?mod=weibotime )
 
  两篇评论和一个流程展示博文,就针对“壹基金三亿”事件的关联性上来讲,主要在于“过程管理”和“沟通”这两个关键字上面。
 
  当前出现了很多针对公益组织的各种质疑,甚至演化到了“飙骂“的程度,而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非但没有因为公关及专家们的发言而回归理性,反有一定程度的升温迹象。而这里很大的矛盾卢因上,公益组织方面和学者们又总是单一的归罪于公众的不理解,不懂。但在小生看来,公众们的不理解,不懂,诚然算是主要问题,但同比换位我认为这本身也就说明公益组织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到位。
 
  当前老百姓能看到的公益组织做的太多工作感觉都只是限于有限的表像,而且公益组织所做的一些透明当前更多也只是放在了财务数据方面,而对于操作的技术层面,以及对应项目相关的理念与知识层面的透明却非常少,普及工作做的非常有限。而就有限的普及来讲,又大多做的死板且不易于普通百姓们理解。
 
  而本当起到公益组织与社会民众沟通桥梁作用的各种所谓交流会和倡导活动,大多数其实只能称之为圈子内的大聚会而已,而且大机构和政府又都长期对民间公益力量关注不够,扶持不够,普及…超差…嗯,是的这段落第一句就是,原谅我又提到到了,总之使得我国的公益与慈善事业与社会民众包含很多企业,还有媒体之间在在认知上和运作层面都脱了轨。(包含民间公益组织与政府以及民众间的信息不对等)
 
  事实上公益与慈善事业在我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虽然很多方面确实还比不上西方国家,但一些资深老牌大机构自身的专业型以及项目本身的执行方面,到也不能说落后的太过远。但就整体运作的规范方面来讲,做的真心很差,是的,非常的差!(PS:刚写这面段的时候我用的是项目运作,但后来改成执行了。)
 
  或许有朋友认为就这个层面更准确的讲关键字应该是“沟通”,而不是“规范”吧?嗯,沟通非常非常重要,但就从小生本篇所述来看,就目前来讲“沟通”也只能包含在“规范”之内。等把“规范”做到了,在单独拉“沟通”这个关键字吧。那时候,“沟通”就是第一关键字了。嗯。希望大家能懂我的意思,我承认这一点其实小生做的也不少,但俺在努力着做,哈。
 
  当然,值得开心的是,近年来类似像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基金会等大牌基金会都开始进行对民间公益组织的扶持以及民间公益领域人才的培养(顺便呐喊一声,我也想得到培养~T-T),以及开始集结众多民间NGO以及NPO开展各样的合作以及组建联盟,以及新近出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政府正在做出的一些努力,不足之处一个是进度还是很缓慢,而且大机构们牵头的合作或联盟和小NGO、NPO们的地位也不均等,还是有些高高在上的味道。
 
  所以在这里小生姑且不太是很恰当称他们都是“上面”,因为就目前来讲小生认为他们做的还是比较“高大上”那么做为“下面”的草根机构也好,社会救助个案牵头人也好,还是我们普通百姓也好,看到他们上面做的努力,我们也要愿意给出他们一些时间。然后“上面”也好“下面”也好,都要认知,并理性的,公平的,对等的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加强之间的联络。
 
  总之动起来,有变化就是好现像。我国的公益事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期间也必然少不了还会绕少弯路,但总归来讲确实还是在向前迈进的。公益事业的前行,需要所有公益事业同仁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小生不才,在这里提出三个三个关键字相辅相成的关键字:“理性、长效、规范”,也是希望可以奉献自己一点微博的力量。诚然,如开篇所述,我也只是一个草根,一个并不专业的选手,所以希望大家能小生这个观点以上述所言一起多多交流,并共勉之~
 
  啰里啰嗦的讲了这么多,很感激您能看完。当然我也知道有些朋友估计没有看完,直接拉到最后看到这段文字,如果是这样同样感激您,并希望您能耽搁点时间也看看。认为说的对的,给俺点鼓励,认为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直接点名指出,哈~放心,俺真心不记仇,更何况这也是在帮助小生成长嘛。
 
  了解小生的朋友都知道,俺一直是做后台工作的人,一般也就写点微博上偶尔寒暄而已,,因为小生其实也归属于草根一流,并一直自知认知尚浅,所以也一直也不敢多说些什么。但为了自己的成长,以及和小伙伴们一起成长,我决定今个儿和以后厚首脸皮开始出来扯一扯。当然,还是希望大家更多可以以交流的心态来看待俺写的这些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