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潮并行为公益实践铺路 文化是什么

2013-10-23 10:08:41      来源:

       尔•盖茨曾在一场公开演讲中,表达了对资本主义走向的忧心。他批评市场机制经常扭曲人道需要:非洲每年因没人研发预防疫苗而有一百万人死于疟疾,与此同时治疗美国男性秃头的新药却如雨后春笋,不仅研发者众多,而且能吸引大笔资金。

  盖茨并不是第一位开枪发难的富豪,巴菲特、索罗斯、卢卡斯等超级富人近几年都有类似的言论。除了公开批判资本主义的缺失外,他们也纷纷付诸行动,成立自己的基金会,还应允参加“赠与誓言”(Giving Pledge),承诺捐出一半以上的财产,回馈社会。

  有许多人讥讽这些世界首富靠资本主义累积了惊人的财富,既是资本主义的受益者,也是造成今天资本主义各种问题的主犯或从犯。他们的慈善行为有如自我救赎,就像大毒枭赚了花不完的钱,回到家乡捐钱盖学校,教育下一代儿童不要吸毒一样。而资本主义也确实随之不断调整,因时因地,或左或右,不但生存下来。它是人类历史上实验最成功的经济制度,成功的原因不见得是因为它必然的优越性,而是它的可塑性,以及必须奠基于民主的原则。

  但是由于市场、资本运作和竞争的压力,时下一般公司衡量绩效的指标,多是直接、具体、短期的价值,而间接、无形、未来的价值却被严重忽略。造成的后果便是今天资本主义最大的病症:赢者全拿,贫富两极,忽略生态,种种小我和大我之间的冲突。

  如何根治这些病症,这两三年中西方各开出来不少药方,例如王道文化、美国的自觉资本主义(Conscious Capitalism),以及受到全世界关注的社会企业。

  资本主义在东方,要从传统中汲取养分,王道思想是个现成的大水库。王道既非霸道,自然不会嬴者通吃;企业经营者若以仁服人,视员工如己,贫富悬殊的现象便可望得到改善;孟子提倡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不正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精神吗?

  自觉资本主义者认为企业的利润如同人身中的血液,没有血液,人无法生存,但是生命的意义不在血液。同样的,利润提供企业长久经营必要的资源,但是企业的目的不该只在于追求利润。

  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创办人John Mackey是位热衷推动自觉资本主义的企业家,也是亲力实践者。他主张追求利润的公司与非营利组织截然不同的传统习惯不再适用于21世纪,现代公司应该兼顾利润和公益,并以自己年营业额120亿美金、市值200亿的公司为例,说明“既做公益,又能赚钱”(doing good and doing well)的可能。

  另一股对于资本主义的反省思潮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涵盖的光谱很宽,从纯粹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企业组织,到以普通商业行为营利、却将利润用在公益用途的企业,都能自称为社会企业。由于光谱太宽,以致经常混淆不清,各有其解读,有时反而造成大众认知的困难。因此在这个思潮下,主流做法是立法成立公益公司(Public Benefits Corporation),以具体的法人结构来定义社会企业,规范社会企业的控管、以及经营者和投资人对于彼此的期望。

  王道思想来自于文化,既是个人修为的追求,也是对于企业道德伦理的诉求;它适用的范围最为广泛,所有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经营者都能从中获得灵感,正因如此,它的功能主要在于启发,由内而外,改变思想后,逐渐影响行为,因此对企业的实际行为的约束力较为间接。

  自觉资本主义也从思想入手,但很快便能接轨到企业经营策略,既给予企业营利行为一个高尚的目的,也提供给经营者不少决策指南,特别在西方世界,义利兼顾,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营理念。

  相较于自觉资本主义,社会企业则更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因此进一步弱化了企业营利的动机(却可能同时强化了生存的耐力)。 它重新检视企业的最终目的,从而规范企业的行为,甚至采用公益公司的新型法人组织,以结构定义目的,以组织约束行为,用最具体的方法来面对资本主义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