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者的四种类型

2013-10-09 09:33:58      来源:
        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也译为“社会创新”、“社会创业”, “公益创新”或“社会企业家精神”。
        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对“公益创业”的定义为:公益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处理社会机构供应不足或者应对是社会环境产品分配不均,从而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产物。也指营利或非营利组织的创新立业,而大多介于两者之间的。在公共部门也存在公益创业。
        狭义的公益创业是指创办公益组织,我们这里谈的公益创业取的广义上的定义。可以是创建公益创新项目,组建草根公益创业团队、高校公益创新社团,创建民非、基金会之类的公益组织,可以是创建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还可以是为企业创建创新CSR项目等。
        公益创业,创业是手段、方式,公益是目的。只要达到公益的目的,解决了社会问题,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手段或方式也就是参与公益创业的方式。根据参与公益创业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公益创业者分为4种类型。
        1、参与型
        参与型的公益创业者,有点类似志愿者、义工的角色。利用自己工作、学习之外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等参与公益创业实践,为公益创业项目的实施贡献力量。但这又不同木偶式、充人数式、形式化的志愿者,是秉着真心来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算公益创业者,但他们参与了公益创新项目的创造,且极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未来公益创业者。
        2、深度参与型
        深度参与型的公益创业者,多为公益创业机构的核心志愿者骨干,或全职员工,这部分群体可能是全职负责机构的某部门,也可以是兼职解决机构的重大需求。但这部分人对公益创业机构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并且这种参与不是短期的一天、两天,而是长期陪伴式的参与。但对机构的发展不负最终责任。我们可以把这部分人称作公益创业机构的“发烧友”。
        3、主导型
        主导型的公益创业者,可以是机构创始人及联合创始人、某草根团队的创始人以及某机构旗下的公益创业项目的负责人等等。这部分人多为全职公益创业者,兼职的草根公益创业团队创始人也属于此类,他们主导着公益创业项目的发展,
        4、公益创业家、社会企业家
        公益创业者的最高层次就是成为社会企业家、公益创业家,也可以称这部分人为“深度主导型”,这部分可能原本是企业家,也可以是公益机构领导人,他们非但是机构或项目的创始人,并且已经有成熟的运营模式,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给这部分群体的称号是:“社会企业家”或“公益创业家”。
        将公益创业者分为四个层次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这对于公益创新支持型机构而言特别重要,助于机构清楚自己的定位。也有利于公益创业者理清自己的“定位”,因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参与公益创业的方式。我们把公益创业者分为四个层次不是主张分四个圈子,相反,我们鼓励四个层次间增进相互的互动、合作。同时,支持公益创业者的不断升级、成长。任何一个公益创业机构或项目,这四种类型的人都不可或缺。我们需要公益创业家创造、推动项目,需要“主导型公益创业者”成为项目负责人或合作伙伴,需要“资深参与型公益创业者”加盟为全职,需要大量“参与型公益创业者”贡献力量,降低公益创业机构的运营成本。
        根据四个层次,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对应的项目:
        主要关注“参与型公益创业者”的项目有:零点公益创业发展中心的高校讲座、高管一日助理、闪聚;友成基金会的社会创业咖啡课;EFG的高校创业课堂;德鲁克青年社区读书会;湖南大学的公益创业选修课;DSI“公益创业家精神”全国高校巡讲项目;各高校公益类社团;以及各种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等;
        主要关注“深度参与型公益创业者”的项目有:友成基金会的小鹰计划;iJoin社会创新咨询;中国公益创业者训练营;黑苹果社会创新营、青年汇、创建黑苹果高校社团、四季会、实习联盟;德鲁克青年社区资助高校创建德鲁克社团;以及高校的公益创业社团骨干培训。
        主要关注“主导型公益创业者”的项目有:NPI公益孵化器;SEI社会创业家学院;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联想公益创业大赛;顺德公益创新大赛;广东与人公益基金会;黑苹果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资助;海航社会创新大赛;芯世界社会创新;社会创新7步走项目;北极光清华公益创业实践赛;宁波诺丁汉大学社会企业大赛;中国公益创业高峰论坛等。
        主要关注“公益创业家、社会企业家”的项目有:香港社会企业高峰会;南都基金会银杏伙伴计划;BC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百人计划”;深圳慈善会的“星火计划”;中民慈善信息中心的“公益慈善人才”;资助中国社会创业家赴美参观培训的易社计划;北大阳光公益慈善领袖高级研修班;中国公益创业家年会;上海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社会创业与社会投资论坛;DSI中国公益创业导师高级研修班等。
        由这些项目可以看到,关注公益创业领袖、社会企业家的项目知名度相对最高,且投入的资金最大。而在参与型的层次几乎很少有在公益创业领域知名度很高,且资金充足的项目。大部分机构都把资源、资金放在了金字塔顶尖的项目或个人,因为这部分的投入似乎可以有更快、更明显的产出。而实际可能有些不尽人意。因为这个群体在中国还非常少,所以会经常出现某人、某项目享用多处的资源、资金、机会。所以便常出现“在很多公益培训、论坛见到的多是老熟人”以及某些项目拿奖拿到手软的情况。关注公益创业教育启蒙教育、支持初创型公益创新项目的机构太少。
        所以,在这里我呼吁更多些机构、资源、资金开始多加关注“参与型公益创业者”群体,如果公益创业的氛围上不去,公益创业家们的项目也将难以做大。同时有了“参与型公益创业者”的不断成长,未来才可能有更多未来的公益创业家、社会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