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与公共话语空间嬗变

2013-09-13 09:27:11      来源:

       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演进,自媒体、全媒体、融媒时代等一系列新名词出现,体现着媒介形态发展的时代特征。在诸如此类的新名词中,“自媒体”最直接、最本质地反映了当前人们舆论实践活动的特性。

  什么是自媒体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自媒体 (We Media)”研究报告,报告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关联,全面认识“自媒体”的本质,要把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放到人们实践社会历史进程中去把握。自媒体,不能仅仅是对传播媒介的一种描述,还要从人的舆论实践活动本质特征出发去深刻理解。大众媒体产生以来,从广播、报纸、电视迈入网络化,再从网络论坛(电子布告栏系统)、手机短信、QQ,到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的出现,互联网不仅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阵地,并在诸多方面改变了人们舆论实践的面貌:比如,以电脑、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信息终端的不断革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拓展了人们信息交互的手段和能力;自媒体突破了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大大改善了人们的舆论生活体验,从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接受与体验形式,到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手段的融合;更重要的是,传统意义下的“受众”,凭借自媒体获得了话语权,实现了舆论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

  自媒体的发展演变

  媒介形态,是人们舆论实践的载体,为实践而存在,并表征着人们舆论实践活动的持续性和广延性。目前中国新媒体是什么状态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为4.2亿,2013年手机网民将超过7亿,全面超越PC网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媒体形态也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以人性化、大众化、虚拟化的特点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并不断赋予社会公众越来越大的话语空间。

  新世纪以来,在以计算机处理技术的驱动下,“自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演变过程:

  在人机互动阶段,以互联网BBS论坛为代表,网民多以匿名发言的形式发布自己的观点,社会公众的话语影响能力大为增强,舆论空间的话语秩序发生改变,新的社会热点此起彼伏,但大众的意见观念仍只能以单向、单一的方式传播。

  在交互共享阶段,网民在Web2.0的开放模式下,实现了更高层面的用户分享、信息聚合和虚拟空间内的自组织,人与人之间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实现了意见生产与传播的多元交互,新闻生产的实现了生活化,新的意见领袖不断涌现,思想和意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网络空间里民间舆论场被激活。

  在虚拟情境阶段,主要表现为虚拟社会的现实化和现实社会的虚拟化,在新的话语时空中,社会舆论图景将被进一步想象与重构。比如网络游戏、网络虚拟空间,以及更具亲和力的生物媒介等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的信息交互格局逐渐从理论成为现实。

  自媒体条件下的公共话语空间

  “自媒体”是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不断发展的重要成果,并推动社会舆论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

  1.自媒体扩大了社会公众的话语权

  “自媒体”不仅实现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私人化、网络化、自主化,而且大大激活了舆论实践的主体——普通民众,改变了传统的话语空间结构,拓展了话语空间的广度。

  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和发布者,并且可以让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大大提高了每个人信息分享的自由度,由此带来了个体意识的增强。自媒体的革命性影响,主要体现为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被最大化的激活,舆论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实现了大众化和自主化的重大转向。

  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提高,相对于传统媒体没有太多的限制,参与门槛大大降低,只要接受过基础的文化教育,有思想、有表达的欲望,都可以对时下热点新闻及焦点事件发表评论;表达方式便捷多样。这种前所未有的相对自由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对一直生存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做不到的“精英”与“大众”之间的交互性沟通,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的交流空间得到了轻松解决。

  2.自媒体推动了话语空间的深刻变革

  早在世纪之初,国内有学者就敏锐察觉了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形成。实际上,在舆论的群体传播中,多元与分散一直都存在。在自媒体的平台中,传统意义下的“受众”(社会弱势群体、企业、NGO组织以及其他民间压力团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空间,民间意见资源、消费话语资源得以整合。换句话说,网络空间内自媒体的发达,促进了新一代公民重新集结,他们热情高涨,问题意识、发言角度、表现手法完全不同以往,并以一种强势形态表现出来。于是,与官方或主流话语空间相对应,民间话语空间、消费话语空间日益显现出来,形成了对立、交错的多层次舆论空间,以及一个众声喧哗的新舆论景观。

  以去年七月北京暴雨后的舆论报道为例,一种是主流媒体宏大描绘、官方叙事,一种是草根网民的微观雕刻、平民传播:主流媒体试图呈现全面的真相,并特别强调那些有正向意义的细节;与此相对,网络评论和自媒体的反思和评论每每会从技术性问题深化到体制性问题,并且并不忌讳呈现出那些最原生态的细节。话语空间的分裂,本质上是一种秩序的博弈。在自媒体环境中,不同话语的博弈,永远是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3.自媒体构筑了开放性社会舆论系统

  在社会律动中,在新技术成果的推动下,在产业力量的拓展中,不管是民间话语、主流话语还是消费话语,都在以一种全面融合的态势,席卷了现代人的生活。特别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式样繁多的自媒体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自由度,逐步形成了快捷、多维、交互的舆论生产与交流的系统。以微博为例,它不仅糅合了传统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并通过用户之间的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实现交互传播,相互影响。除个人用户之外,众多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等新闻机构也加入到微博传播的行列,微博已经成为众多网民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此外,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及时报道、全时在线从理论变成现实。也许,在未来三网合一的物联网时代,自媒体将我们日益带入并沉浸于一个媒体萦绕的环境当中。

  美国学者梅罗维茨认为,电子媒介倾向于打破隔离,融合社会场景,从而模糊角色,消解权威。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从一元的主流意志到多元的价值诉求,封闭与揭露、宣教与抵触、沟通与互补已然成为舆论的常态,一系列至关重要的观念、事实、谣言、情绪,甚至是虚构的情景,都渗透到人们的普遍意识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舆论系统中,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为社会公众从事舆论实践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面对自媒体不断冲击法律底线、道德规范和行业自律,如何提升全民的媒介素养,如何以公共理性精神重塑自媒体话语空间等一系列课题也摆在大家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