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社会企业可行吗

2013-09-04 09:28:59      来源:

      前一阵子的行政院院会中,政府肯定了社会企业的影响力,即将开始立法并推动台湾的社会企业发展。不过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顾虑的声音,一是担心社会企业因为要分享利润于社会公益,将无法产生足够的竞争力;同时社会企业的规模也无法将投入的金额完全转换为长久的工作机会。然而综观市场,品质、产地、有机、环保与低碳等等因素,已经是现今消费者购买的重要指标;也预告着企业不再只能专注于成本经营来提高利润,更要注重产品以及其生产过程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如今,这股风潮正由民间所主导的社会企业,以敏锐的市场观察力结合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活水。我们也期待透过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扩大社会企业经营的范畴,进而为主流社会带来公益与经济的进步。

  以下全文转载自台湾立报

  左右看:社会企业可行吗

  左看:社会基金创就业

  2月失业率攀升至4.24%、亚洲四小龙最高,20至24岁失业率高达13.58%。对此,行政院长江宜桦于上周行政院院会中肯定并倡议:由非营利组织、私人企业投入发展社会企业,以聘雇更多失业人口。

  要实践这项呼吁,实在是困难重重:因社会企业强调透过企业策略及商业运作方式,达成兼顾环境、弱势就业等社会目标,并非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毕竟利润是企业维生的命脉,故社会企业所负担的社会价值极为沉重。另方面,台湾过去由中小企业的高度创意所打造的宽阔产业基盘,也因缺乏资金而熄火,正需政府的资金奥援。

  此时,马政府应该将解决失业、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与中小企业需要投资、低利贷款的压力相结合。具体来说,把过去只是锦上添花的中小企业创业贷款、信保基金,以及邮政储金的使用重新规划,成立社会投资基金。

  此基金可依据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多寡,反向累进计息,甚至可提供无需还本的投资,并先以实验型补助做风险管控模型,再以同心圆方式向外扩散。这将让台湾最引以自豪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透过政府的共同承担风险来创造高环保、多就业的社会价值,再造MIT台湾制品牌的国际优势。

  潘欣荣/公共化协会成员

  右看:公平梦难寻

  劳委会上周向行政院长江宜桦报告“从多元就业开发方案到社会企业推动情形”,报告社会企业透过企业策略及商业运作方式,达成特定经济与社会目标,非追求利润最大化,以解决社会问题。江宜桦期盼NGO非政府组织、私人企业都能扮演更多的社会责任,产生新就业模式以改善失业问题。

  我们肯定劳委会的用心,但却看到多元就业开发方案与培力就业计划已长期支付6万2千余名失业者薪资,但辅导就业的结果仅2.7%(1700多人)的人力被长期留用,多数人并非进入一般职场,仅在不同的多元案之间流转,成为“长期被政府聘雇”的福利依赖者。

  毕竟企业生存的铁律就是利润。但诉诸爱心的社会企业,其通路是有限的,尤其得面对来自市场竞争者、资金提供者的取息压力、公民社会对其“社会责任的要求”的三方夹杀,使社会企业比一般营利企业有更大的生存压力。

  所以当今世界多数皆集中在亚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其客观人力成本低,所以都仰赖欧美已开发先进国的少数中上阶级消费者的购买。但台湾处在已开发国家末端的尴尬位置:在相对高创业成本的贸易岛国来说,要在没有政府配套下,用道德呼吁以高成本来经营,实在是一个空想,一个不确定能否在台湾被实践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