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企业版雷锋精神

2013-07-31 09:24:13      来源:

        至今日,慈善公益早不是“捐钱走人”的简单情节。

  数量庞大的中国公益组织不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临时小组,而是一个个社会性企业———它们脱不开商业、它们就是商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公益创业越来越盛行,同时也为这个有点“黑白灰”的商业时代添加了几许暖意的温度。

  与“雷锋精神”的商业对接

  2011年“郭美美事件”曾令很多人相信“商业与公益的相加”等于“腐败和黑幕”,并直接导致不少慈善机构陷入信任危机。

  在那之前、在那之后,公益与商业的交集从未间断过。

  2013年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日”。某公益创业网站CEO刘玄奇在博客里写下了自己对于雷锋精神的思索。在这位生于1985年的青年创业者看来,公益创业家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新时代解读。

  “如果说公益精神是雷锋精神的2.0版本,公益创业家精神则是雷锋精神的3.0版本。”刘玄奇认为。

  国际知名的社会公益创业组织Ashoka创始人比尔·德雷顿曾与比尔·盖茨一道入选“美国25名杰出领袖”。多年前比尔·德雷顿引发的一场变革浪潮告诉世界:“除了给予,慈善还可以成为一种投资”。多年后,刘玄奇和他的中国同行者也在试图完成同一件事。

  2005年,刘玄奇第一次接触公益,那是一段让他毕生难忘的支教经历。“从未接触过公益创业的理念,却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公益创业的道”。如今,刘玄奇将他的公益创业经历形容为“少年DSI的奇幻之旅”———DSI是他目前创立的公益创业孵化器品牌的缩写。

  像刘玄奇这样投入公益创业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几乎占到了这个行业群体的绝大多数。事实上,公益创业已被称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良方”。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曾公开呼吁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并称“现在是慈善工作者创业的最佳时机”。

  让王振耀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叫“愚公众益”的公益企业,这是一家致力于老年产业服务与研究工作的公益性社会企业。

  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几个年轻人谈到了自己的家庭,谈到了自己父母的赡养。他们都共同感受到“养老问题其实是背在年轻人身上的一座山”,和其他类似闲谈不同的是,他们觉得“有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2010年2月,一家致力于养老服务但没多少经济回报的公益企业创立了。

  在中国人的身边,这样默默无闻的公益社会性企业正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形形色色的公益创业中,也有滥竽充数的存在。

  2012年11月,陕西一个18岁高中生出售自创网站广告位,表示目的是“为因贫困无法上大学的学生筹集资金”。这一事件曾被视为90后公益创业案例,引来不少媒体关注。两个月后,该网站的出售启事出现在某交易平台,而其卖点则赫然注明“被媒体报道过”。

  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公益创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应的“孵化机制”以及社会资源和需求互动等等相关环节,仍需不断完善和持续创新。

  “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有着巨大的空间,需要青年人来创建,需要企业家来支持,共同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成为中国实实在在利于社会的一个社会产业系统。”王振耀如是说。

  公益创业可获更多支持

  对于上海人王正廷来说,2013年的这个春天分外美丽。在上海闸北区临汾街,他梦想中的“勤俭便利超市”即将开业。

  在此之前,只有初中文化并有轻度智力障碍的王正廷一直为这个超市的梦想努力着。他想开的是一家特别的“非实体店”超市,目的是为了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为腿脚不便的家庭提供送货等便利服务。为此,他参加了2012年上海创业计划大赛,最终入选50强。和其他创业计划相比,王正廷的公益创业更透着几缕浓浓的人情味。

  据悉,该创业大赛已被上海市政府纳入“帮助1万人创业”的实事项目,在项目实施中,企业家充当创业导师的角色。王正廷的创业导师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马俊杰。这一公益创业计划让这位企业家很感动。援引马俊杰的话说,王正廷的公益创业让他“眼前一亮”,而且“心里深处受到震动”。

  按照王正廷的计划,“勤俭便利超市”首批服务对象为十户家庭,超市除他之外的另外两名职工也都是智障人士,而他们的服务对象也属于弱势群体。作为“创业导师”,马俊杰所要做的是帮助王正廷完成开业的各个工作细节,其中包括怎样上岗培训、开展业务、服务客户等诸多方面。

  “这个项目让我意识到,我们做投资,除了赚钱,还是有很多社会价值和意义。”马俊杰说。

  其实,王正廷的创业导师还不止一位,一位教育集团老板也受其感动,赠送给他5万元作为公益创业基金。

  一个公益创业项目,需要用商业的形式来实现,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慈善的温度。

  在其他许多公益创业的故事里,这样的温度有增无减。

  2012年,深圳肢残青年江文山实现了他的“环中国握手计划”梦想之旅:用9个多月时间环游中国66个城市,行走40589.2公里,与超过31000个人握手。这段梦想之旅的丈量还有另一种方式———江文山在网上“以每公里10元价格出售梦想”。这件“商品”总计“售出梦想里程3223.9公里”,江文山因此获得相应收入32239元。

  江文山将在2013年开始下一段公益旅程,他希望“用5年的时间帮助1000名残疾朋友创业”。

  在令人尊重的坚持和追寻中,江文山和其他许多公益创业者为这个时代诠释了一种叫做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