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残障人交往的九项礼仪

2014-05-20 10:11:57      来源: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关心帮助残疾人”。可怎样的关心和帮助才能恰到好处呢?由于社群工作的需要,我近期在学习与残障人交往的礼仪,很多细节都让我颇有感触,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帮助残障人,什么样的帮助对于我们是适合和恰当的。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很纠结,作为残障群体的一员,我的文章会不会让非残障朋友认为残障人很不好相处,很较真,交往中对残障人的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内心敏感?还是我们在给他们贴标签?后来看到一个娱乐节目,当一个五岁的孩子上台后,主持人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我才有些想明白了。我之前的想法其实是在给自己标签化。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处有着一定的礼仪,而残障人由于身心功能的缺失,在与人交流时,也有着不同的需要,这或许也属于合理便利的范畴吧。希望这些需求能被更多朋友知晓和尊重。
 
  九项礼仪:
 
  1、人们日常交往中,首次见面通常会握手,如果对方是上肢残障或视障,就需要慎重,上肢伤残、假肢则不用握手,微微点头即可,若是视障则需事先说依据“来握握手哈”,若对方伸手表示握手方可。原因是有些残障人比较介意自己残障肢体暴露,大部分情况是行动不便,视障朋友看不到,会使其引导人感到尴尬。
 
  2、与袖珍人或做轮椅的朋友交谈和打招呼时,尽量蹲下或坐下来,这样他们不会有距离感,也会感到彼此的平等。一次,我和一位袖珍人朋友谈论我们共同的朋友,他是个180cm的男生,袖珍人朋友无奈的说,每次和他说话我都累的颈椎疼!
 
  3、日常生活的交流:通常视障朋友不喜欢旁人特别谨慎的关照和注意,最好是在刚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时,帮助他们熟悉一下房间或会场的大体环境,若他们自己熟悉环境的时候,不用特别小心翼翼,只要说一句“若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尽管说”,他们就会感觉很贴心和踏实。其实这样也是充分尊重别人的习惯。去年,我参加一个公益机构的会议,会务组还专门给我安排了一个工作人员照顾我,我一进房间,她就小心翼翼的,我走路的时候也向搀扶病人那样照顾我,让我很是不知所措,导致我们两个都很拘谨。
 
  4、平时由于行动不便,残障人通常不太喜欢别人随意挪动自己的物品,尤其是视障,他们将东西放在哪里一般都记得很清楚,他们的生活也都是靠记忆来统筹和安排,若移动他们的物品,也许就在附近,可能也会让他们找很久,还有肢体残障的朋友,若将他们较重的物品放在他们不宜取到的地方,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不便。我小时候,因为妈妈总想着要把我的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什么东西都是她帮我收拾,别的还好,可杯子经常被我不小心打碎,后来到了学校我自己收拾物品,因为不知道摆放规律而导致摔碎物品的事情就很少见了。
 
  5、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当你看到残障人做了你认为他做不到的事情时,请不要感到奇怪和感叹以及赞美,他做到了不是他很厉害,而是我们不了解,我们可以去了解他如何克服和做到的,这样他们得到的是肯定和认可,而不是怀疑和不可思议的眼光。两个月前我在办公室,大家一起做饭时,我说可以安排我切菜,一位同事惊愕的说,你会切菜吗!你太厉害了吧!结果我熟练的刀工证明了他的不了解。(小编注:呃,貌似那位同事是我……)
 
  6、在与残障人交谈中,我们要引导残友说出自己的故事经历,而不是探寻和好奇的挖掘别人的故事和隐私,例如直接问你的眼睛怎么这样了,你父母也是残障人吗,你怎么这么厉害能做这个事情等等,会让人很反感,也是不礼貌的表现。如果换一种方式询问,这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你这样做的感受等等,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7、在残障人的生活中,轮椅、拐杖、盲杖、助听器等物品,是残障人的辅助工具,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与他们交流时,不要靠在轮椅上,或拿着他们的盲杖、拐杖、助听器把玩。若乘坐轮椅的朋友需要你帮忙推轮椅,完成协助后若没有他或她的同意,请不要继续推轮椅。(编者注:像标题图中满头大汗推着轮椅飞奔就是对助残的典型误解)总之,给他们使用器械的自由和自主,他们才会感觉自然而不紧张恐惧。
 
  有次我和另外一位盲人朋友乘火车,车站工作人员很热心,主动给我们带路,一路牵着那位朋友的盲杖。这样的热心让人感动,但做法却让人哭笑不得,一是不尊重,盲人又不是宠物,二是不安全,尤其在拐弯的时候。
 
  另外一次,我和几个残障朋友一起出游,一个朋友有些累了,就靠在另一位肢障朋友的轮椅上休息,另一位朋友风趣的说,你累了吗,我可不想背着你。
 
  8、另外有关于残障领域的用词,最好用残障、身心障碍者、视障、肢障等国际通用的用语,日常交流的俗话用语和口语常常体现歧视性语言,例如瞎说,看你的手脚笨得像瘸子是的等等,其实大部分残障朋友还是不介意的,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也难免会不经意说到,只是如果产生了较大恶劣的社会影响,残障朋友当然就会当回事了,例如去年的“虾球事件”。
 
  (小编注:“残障”之称,虽在大陆算比较先进,相较之前的“残废”、“残疾”等用语,但也不是放之四海皆准。前段时间去香港学习共生舞蹈,会后每个人都要说下感受总结,我张口就来,|“不管是残障人,还是健全人……”会后引导师提醒我,在香港大家一般是称“不同能力者”,而台湾是称“身心障碍者”,没必要提“残”字。汗颜。)
 
  9、不同类型的残障朋友聚集时,设计游戏要考虑到他们的不便。一次培训的联欢会上,我们设计了唱歌比赛,几个听障朋友茫然无奈的看着手舞足蹈的大家,无法参与,一个听障小伙子站起来说:你们有没有想到我们的存在,一下子全场都安静了。尊重,不是笼统的针对某类人群,而是需要细致的考虑每个个体的情况和需要。
 
  特定需求:
 
  1、视障;视障人虽然看不到,但他们对声音特别留意,也很注重修饰自己声音的表现力。若和他们住在一个房间,刚刚入住的时候,可以给他们一个独立熟悉环境的空间,不用对他们的行动过于留意。
 
  对于不太熟悉的视障朋友,不要轻易评论他们的着装,他们好多人对颜色没有任何印象,这样会让他们很不自信和不好意思。在我六岁时,邻村的一个从小完全看不到的大叔问我,红色是什么样的,直到现在我都记得他询问我时迷茫的表情。
 
  请对方就座时,把他(或她)的手放在椅背或扶手上,如果你要走动或结束谈话时,要告诉对方。
 
  带视障朋友出行时,通常让他走在你的左边,他的手搭在你肩膀或者是放在你的肘关节,并且一个人带领视障人行走及可,若左右都有人带领他或她,会导致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平衡。
 
  在讲述板书或指定的物品时,请不要直接说“看这里,看这点”等等,因为视障朋友不知道具体指的是哪里。
 
  2、肢障:与乘坐轮椅或使用拐杖走路的朋友一起行走时,请留意他们走路的速度,不要按照你自己的方式让别人追着你走,这样会导致他们很累和不便,交流时尽量坐着,就算初次见面,也不要好奇的一直看着他们残障的肢体。
 
  3、听障和语言障碍:交流过程中可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如拍拍该人的肩膀或招手示意,来引起他(或她)的注意;若有翻译,直接向着该人而不是向翻译说话;若没有翻译,尽量使用文字交流。如果是个唇读者,要直接看着他(或她)并说得慢一点,吐字要清楚。不要夸大嘴唇动作或叫喊。要有表情,因为面部表情、手势和肢体运动有助于他(或她)的理解。交流时尽量要面对着光源,说话时手不可遮住嘴,嘴里不能吃东西。对于语言障碍的朋友,交流时尽可能提答案简单的简短的问题;不要假装听懂了。如有必要,应把问题换一种说法提;或直接说请你慢点说,若遇到口吃情况,最好营造出轻松的氛围,鼓励他们说话,不要取笑更不要学他们说话。
 
  4、部分脑瘫或语言障碍者有时候说话时会喷唾液,交流时坐在他们侧面,避免尴尬发生,毕竟他们也不想这样。
 
  和大家分享这些,最重要的是想借着这样的机会,表达残障人的声音,也让非残障人能够了解残障人。无论什么样的壁垒隔阂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性别、国籍、种族、年龄、是否残障等,我们都能通过眼神、动作、文字、辅助设施等方式消除,只要我们愿意。其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近的只是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手歌曲乃至一个故事……
 
  作者简介:王瑞,郑州亿人平项目官员,视障人士,曾发起过网银无障碍、盲人高考等倡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