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孩子"的青云之志

2013-12-20 10:39:08      来源:

        为“青云学子计划”的枢纽,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的出现,不仅为打工子弟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也对解决天资优异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2013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12位资深院士来到中科青云实验学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2013年11月,位于昌平区的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的教室里,60多名孩子正在等待着和《赤壁》副导演罗雪进行面对面交流,过去的几年中,他们先后见到过数十位部级领导、院士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实际上,这是一群智力等天资优异的孩子,全部来自北京周边的打工子弟学校,在接受了三轮针对性测试之后,最终成为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的学生。

  “中国现有留守儿童6100万、流动儿童4300万,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基数下,如果缺乏针对这部分天资优异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国拔尖人才的培养就是不完善的。我们希望能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及儿童发展做一些有探索性、示范性的工作,让这个群体得到关注,因为底层的精英也需要上升的通道。”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法人代表兼校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刘正奎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

  长期以来,天资优异儿童的培养一直是国家高端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类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教育组织与研究机构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尝试。比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建立了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华罗庚实验班,此外还有北京八中的少年班、北京育才学校实验班和东北育才学校实验班等,都是为国家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基地。不过,这些探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过早进入大学就读带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过于强调理工科方面的培养等。

  为了给农村儿童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同时探索新时期下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一群公益、企业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共同发起了“青云学子计划”,旨在培养品行高尚、具有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与创新精神的本土精英人才,并期望在此过程中解决农村儿童无法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正是“青云学子计划”的枢纽,它不仅为北京的打工子弟提供了新的出路,也对解决天资优异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曲线发展的实验班

  “青云学子计划”最早起源于一位企业家的公益理想。一次饭局上,三辰卡通集团董事长孙文华提出想做儿童教育的公益项目,同在一桌的刘正奎建议他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

  刘正奎长期致力于天资优异儿童发展的研究,他发现,很多非常有天赋的农民工子弟,要么变成问题儿童,要么辍学回到老家,成长渠道非常单一。然而,只要给予这些儿童合适的教育,不仅能发挥他们本来的天赋,更重要的是,长期的挫折经历将会转化为心理的韧性和对世界与社会的认知,反而促使他们走得更远。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利用中科院心理所多年来在天资优异儿童教育领域的优势,合作设立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此后,孙文华找到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于2009年4月捐资1000万元设立了“超常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实验班的具体运作。

  2009年6月,实验班落地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开始面向全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招生。从2009年到2011年,实验班累计招收了三届共68名学生。

  到了2012年,第一批招收的学生马上就要升入中学,但芳草地国际学校却没有初中部,实验班的后续发展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刘正奎的推荐下,这批学生获得了重点中学的考试机会,最终全部被录取。

  燃眉之急解决后,根本问题却依然无解。经过刘正奎等人的多方奔走,昌平区政府和区教委了解到这一有价值的新型办学模式,决定开展合作办学。2012年9月,昌平区政府和区教委接收了实验班,并免费提供了新建的学校校舍和教学设施,筹备成立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被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实验班也由此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2012年12月6日,“青云学子计划”在第一次理事会上被正式提出。该计划实行理事会管理制,理事会聚集了一批重要的资助机构和教育界、企业界、学界、公益界的专家。孙文华再次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对学校的日常运营提供经费支持。在刘正奎的介绍下,增爱公益基金会也加入进来,与宋庆龄基金会分别成立青云学子专项基金,以非公募和公募两种形式为学校筹款。

  “我们想通过专项基金的规范化运作,达到公开透明的效果,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这个项目里。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资金的增值来扩大数量。这比直接把资金投入到学校要规范。”“青云学子计划”理事长、增爱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表示。

  “青云”一词出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作为“青云学子计划”的枢纽,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将被作为一个样板建立起来,其具体目标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三年后与当地政府和本地公办名校合作,在全国推出20个实验班,第二步是在全国主要地区设立独立法人的公益民办学校,并以此为中心,在全国累计建立100个实验班。

  在管理架构上,“青云学子计划”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担任“青云学子计划”理事会理事与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专项基金的管理、使用和投资增值;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任“青云学子计划”教育委员会主任,负责教育模式的研究和专业咨询;刘正奎则担任学校法人代表兼校长。

  2013年7月,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终于获得民办教学资格。学校定位为实验性、示范性、公益性的民办学校,学生除缴纳少量伙食费外,其他一切均免费。在此之前,北京市已经五年没有通过对民办学校的审批。

2010年,乌克兰超常儿童教育专家来到实验班参观交流。

  见识高于知识

  在我国,针对天资优异儿童的教育探索虽已进行了30多年,却一直饱受诟病与争议。对此,杨东平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天资优异儿童教育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压缩型的教育,认为越早毕业,越有价值。“对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虽然出身贫寒,但禀赋优秀,只要给予相应的教育,就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由于他们来自家庭的文化营养较少,我们要更重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更有自信,在此基础上,再发挥他们智力方面的优势。不能急于求成,过于注重短期的成效。”杨东平说。

  基于这种理念,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在学制上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从9至10岁读三、四年级的儿童开始招生,小学两年作为中学预科,初中两年和高中两年,再有一到两年可以让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和为大学预科做准备。到学生高中毕业时,基本都在大学适龄阶段。从2014年起,学校计划每个年级设置两个班,每班人数为25至30名学生。

  由于免去了升学压力,实行小班制教学,学校创新性地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三个打通:学科内部的打通、学科间的打通以及学校资源和外部资源之间的打通。这也就要求学校的老师们能站在一个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的角度来看待课程,让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

  在办学理念上,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强调体育为基础,德育为核心,培养人文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课程体系方面,学校设置了几个学科群,包括自然学科群、语言与文史哲学科群、身心健康学科群、艺术与生态学科群等。整个课程体系中,体育课是最基础的学科,同时,通过自然体育课还整合了其他学科。大量的体育活动不仅强健了身体,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

  引入社会资源办学,是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的一大亮点。目前,新东方和高思教育都已经派团队进驻,分别参与英语和数理化的合作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孩子的眼界,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邀请各领域的精英人士给学生开讲座。每个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还配备一位导师,与孩子互动交流,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现在的教育太过于关注知识和传授技巧,却忽视了教育本身。但在我看来,见识最重要。”刘正奎说。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在学生出路方面也颇多巧思,实行多元化出口。虽然北京市还没有完全放开异地高考,但在未来,随着“青云学子计划”区域网络的铺开,学生们可以回到各自老家的实验班参加高考。

  除参加高考外,“人才按揭”也将成为一条重要的出路。未来,在学校的安排下,结合学生自身的意愿,学生在高中毕业或高三时将有机会进入美国的大学就读。学生在美读书期间的学费,全部由美国国际教育发展基金会承担。学生毕业后的20年内,每年捐赠其工作收入的10%来反哺学校。同时,国内大学的自主招生渠道,也被纳入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的后续计划。目前,刘正奎正在与西安交大协商成立大学预科班。

  公益助力教育

  在徐永光看来,中科青云实验学校的成功创办,正是政府、企业、基金会和研究机构多方合力之下的结果。尤其是在政府支持这一块,徐永光感受颇深。

  早在“青云学子计划”之前,徐永光就曾开办过同样为打工子弟解决教育问题的新公民学校,却遭受了不少阻力,北京的三所新公民学校,在压力之下仅幸存一所。

  在“青云学子计划”实施过程中,昌平区政府和区教委却给予了大力支持,免费提供了新建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如果政府支持公益学校,有好的态度,不仅能减少政府对教育资源投入的压力,还能激发社会的公益热情,使更多公益捐款流向教育领域。”徐永光说。

  实际上,美国大学中排名前十位的,都是非营利性的私立大学,香港的中小学中,公立学校也只占6%,其余70%以上均为非营利性的津贴学校,由社会团体创办,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教育。而中国内地却始终实施着极端政府化的办学方向。

  尽管得到了多方支持,但师资政策和未来的办学资金,仍是中科青云实验学校不得不面对的艰难课题。学校现在的老师仍属于人才派遣性质,没有正式编制。资金方面,目前仅维持一所学校的发展,每年就需要300万元的资金,其中很大部分是教师的工资和办学的日常运营经费,未来要向外地拓展建立实验班和学校,则需要更巨量的资金。由于我国还处于公益慈善的初级发展阶段,捐赠人更愿意捐赠立竿见影的项目。办学项目因为看不到明显的短期效果,很少有人愿意对这部分费用捐款。

  为拓宽筹资渠道,中科青云实验学校提出了校董会制度,承诺每年捐出一定费用的捐赠人可进入校董会,成为荣誉校董,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资源。“我们希望更多有社会情怀和教育理想的企业家、慈善家能够加入这一事业,欢迎他们成为学校的校董,共同为身处弱势但天赋突出的农民子弟群体提供优质的教育,为他们打开向上流动的通道。”“青云学子计划”秘书长李玉生说。同时,李玉生也希望学生籍贯所在地的企业和企业家,能为自己的小同乡贡献力量,在这方面,学校目前正联系相应的驻京办和省市商会等机构。除了社会捐赠之外,学校还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我们这种公益性学校的经费来源中,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李玉生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

  即便面临着巨大的现实挑战,中科青云实验学校却从未想过放弃“公益”的立场。“如果我们开放收费,以中科院心理所的名义,马上可以收到很多钱,但是,打工子弟这一弱势群体显然无法承受高额学费,这样也就无法体现我们学校在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战略价值。”刘正奎说。

  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青云学子计划”理事长陈越光认为,“青云学子计划”不仅是公益手段和公益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体现出一种精神的超越。“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多元价值环境中,这些流动超常儿童会体会到,他们的弱势地位的改变,是依赖于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一种对少数人的尊重。这也正是公益的重要性所在。”陈越光说。

更多公益信息请关注宁夏义工联合会官方微博@宁夏义工联合会,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