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的环卫情:只要勤快没有扫不干净的街道

2013-11-22 10:11:17      来源:



时至今日,武世英还会走到街上看着两个女儿清扫道路

       银川有这样一家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三代人有七个从事环卫工作。他们经历了银川环卫工作由一把笤帚扫一条街到各种机器化清扫的变迁,体味了蹲在路边啃冰馍馍到每天早上吃上热呼免费早点的温暖,他们就是武世英一家。

  武世英是银川市西夏区退休环卫工人,1958年,她随父母从河南商丘支宁来到银川。1961年母亲张玉兰在当时的银川市环卫大队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环卫工人。“那一年母亲的主要工作是清掏公厕,回到家一身的味,那时候她从不吃早点,说吃不下……。”因为年龄小,每天母亲回家,武世英都会提醒,先要洗手。“现在讲起来像是听笑话,但母亲那时候确实很辛苦,干着脏臭累的活。”9个月后,王玉兰不再清掏公厕了,开始清扫火车站周边的道路。14岁的武世英在家照看弟弟妹妹,有时候母亲忙不过来,她也帮母亲去火车站做清扫工作,因为年龄小,清扫不干净,母亲就让她帮着撮垃圾。“我14岁就成环卫工人了!”说到这武世英哈哈地笑着。说起多年前的经历,虽然辛苦,可她还是乐观对待。从质朴的语言中记者感受到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23岁时,经母亲推荐武世英加入银川市环卫处,正式成为一名环卫工,母女俩在一个组搭班,清扫火车站周边道路的卫生。“我就是母亲的徒弟,她的工作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都传给我了。”武世英说,上世纪六十年代,这条街是被渠包围着的土路,清扫难度非常大,母亲每天回来满身都是黄土,站在门外,用掸子掸半天。到她上班后,这里修成了柏油马路,容易清扫了,但流动小商贩增多,一天下来最少要扫出15车的垃圾,而距最近的垃圾站走路也要20多分钟。

  1979年张玉兰退休后,弟弟顶上了母亲的班,不久弟媳也干上了环卫工作。1993年武世英的小女儿参加工作,从事的依然是环卫工作。1998年武世英老人退休,三女儿便顶上了她的班,继续做着环卫工作。60年,3代人,武世英家出了7位环卫工人,且无一中途退出。

  武世英做了28年环卫工作,当了28年先进工作者,她把自己的获奖证书拿出来给记者看,很多因为年代长久都已折损,但每一份奖状上都代表着武世英辛勤劳动的汗水。

  随着城市的不断变化,街道不仅有变化,规划也更加科学,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也发生了改变。



贺宁珍与贺宁春姐妹俩合力清扫道路

  “我妈那时候工作,周围人都躲着走。现在不同了,经过机器清扫的路面没有那么多灰尘,我们就把烟头、落叶、杂物清理干清,路人也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环卫工人了。”武世英的三女儿贺宁珍现在负责金凤区迎宾大道的环卫工作,她每天带领组员,凌晨四点上街,将整条迎宾大道清扫干净,然后轮班在道路上保持路面清洁,“这条道路是银川市很重要的一条路面,代表银川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组的人员必须时刻清理,工作量大,责任也大。”近几年,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都有了很大改善,“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中,环卫工人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我觉得我们开始有尊严的工作了,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和朋友同学聚会时,我就非常自豪的说,我是一名环卫工人。这没有什么丢人的,哪行都得有人去做呀!”西夏区环卫处为了让环卫工作能吃上热呼早餐,给他们发放早餐券,每天工作完,环卫工人可以就近到早餐店去选合自己口味的早餐。

  西夏区环卫处工会主席杨岁印曾和武世英共事,现在又是贺宁珍的领导,说起这一家三代人,杨主席说:“这一家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责任心强,他们是典型的干这行,爱这行,所以从张玉兰老人开始,她们都在银川市容的重要岗位上,在银川的窗口做环卫工作,工作交给她们让人很放心!”



张玉兰老人早年接受市领导的慰问的照片

  张玉兰老人现在已80多岁,很多往事都记不太清,但她曾说过的话一直深深地印在一家三代环卫工作者的心里,“做环卫工人只要勤快,没有扫不干净的街道。”就是这么一句朴实的话,推动着这个环卫世家,每个人都怀揣着这样的态度,做着在这个城市里不可或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