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微博展示的民间慈善救灾新动向

2013-10-17 09:45:07      来源:

       10月6日到8日,强台风“菲特”在浙江省造成巨量降雨。宁波下辖的余姚市受灾最严重,70%以上城区被淹,交通基本瘫痪,部分区域停电停水。新华社报道说,截至13日,余姚城区积水基本排除。这期间,余姚的民间救灾活动可圈可点。

       10月7日,当一位叫慕楠的宁波商人决定公布自己的电话,当一位叫“宝小美”的微博用户发出了一条包含慕楠联络方式的微博时,他们做出的是一件改进中国民间救灾模式的大事。

       宝小美在当日12点57分发出的一条微博中说:“过积水熄火进水的车(引按:原文如此)千万不要再去发动,人要撤离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我们有皮划艇、冲锋舟、快艇、摩托艇、专业山地越野车,20件救生衣,四条五吨拖车绳。还有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如有需要,与慕总联系!137********。”

       这是新媒体时代的特色。过去你哪见过,凭一条微博就让多年不得改变的救灾生态发生变化,就在政府救灾传播体系中,增加了新的内容。中国民间公益事业的进步,就在这不经意间出现了,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面对余姚百年不遇的洪灾,宝小美天然地拥有权利来激发人们对灾难的想象与关注。她可以作惊恐状的描述,作撕心裂肺的呼喊,作充满豪迈的宣誓,或作煽情的爱心表达,上述种种描述都会得到更多普通人的回应。但是,在宝小美的微博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成熟志愿者在灾难面前应有的冷静和理性,展现的是一个成熟志愿者高度专业的危机管理理念。虽然,宝小美在电话中告诉我,他们是初次参加救灾,她仅仅是负责后勤工作。我之所以如此评价宝小美的这条微博,因为她的内容有安全的提示却不会造成恐慌,有物资的数据却不煽情,有个人的信息却不炒作。

       当然,宝小美这条微博的价值还不仅是灾难救助信息发布理念的变化,更重的是改变了民间公益组织参与救灾的救助模式。虽然,从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再到甘肃定西地震,民间救援力量开始越来越规范地参与救灾行动。但是,有一个根本的观念一直没有被人触动,那就是民间公益组织的救灾工作,最后大多演变为一场互相竞争接受捐款金额和发放物资多寡的演出。即便众多民间公益组织涌入灾区,灾民也只能被动地等待救援,而没有渠道主动向参与救灾的公益组织发出请求。

       这种救灾的模式最大的问题是,救灾中最重要的内容,即受灾民众的需求、声音和意愿,在各界捐款捐物的努力和物资发放成绩展示中成为了配角。而这一次在余姚,参与救灾的民间公益组织主动发布救援队伍的联系方式,让有需求的受灾民众迅速找到自己,这是是成熟灾难救助中的标准动作。

       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在大灾面前,在救灾中,如何迅速帮助灾区民众获得饮用水、食物以及保暖的衣物,是参与救灾的公益组织压倒一切的任务。向受灾民众传递救灾组织的基本信息,告诉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携带了多少饮用水、多少被子、多少帐篷、什么药品,受灾民众可以用何种方式联系他们并获得救助,这些都是进入灾区的公益组织应有的基本动作。

       而过去,因为不成熟,因为太年轻,我们的民间公益组织大多是挂出募款账号、滚动发布募款情况、救灾行动和救灾成果。这些行动,实质上是把救灾期间有限而宝贵的信息发布资源,用于宣传公益组织自身,成为即时筹款活动的一部分,而这些信息对于受灾的民众而言是不重要的信息。也许有人会说,告诉受灾群众大部分人已经得到救助,会极大地鼓励少部分没有得到救助的受灾民众的信心。但这是民间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没有站在灾民立场上的不太负责任的说法,因为如果你是受灾民众,救助得到就是得到,得不到就是得不到,这里面绝不存在“大部分”和“少部分”的对比关系。站在迫切需要得到实际救援的受灾民众的立场,大部分人已经得到救助、已经有多少社会捐款向灾区涌来之类信息,基本上可算是无效信息。

       截至13日晚,宝小美在10月7日12点57分发出的那条微博有18次转发,而她当天19点47分发布的另一则提供具体救援信息的微博,转发量接近400次。或许是因为这两条微博的影响,余姚官方微博“余姚公安”在10月8日23点21分发布了余姚救助专线96345以及各个街道社区安置点的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同样,在“余姚发布”的救灾信息微博中,除了一条当地民政局接收捐款账号的微博外,大部分转发的都是进入灾区的各个民间公益组织联系人及电话这类信息。

       今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现在可以查阅到,当时雅安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除了关于哪个地方、哪个电话、哪个账号可以接收捐款和救灾物资的信息外,没有一条关于受灾民众如何得到救助、如何应对灾情的信息。余姚发生的新变化,就是宝小美点下鼠标那一刻给我们带来的进步。

       当然,全世界的救灾中,都是军队唱主角。因为成建制的部队在人员、管理以及资源调动上能够满足救灾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苛刻条件。各国军队在救灾中的迟缓,也常常被当地媒体诟病,这是因为大资源的调动,需要更多的决策时间。


       所以,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民间组织、个人通过微博以及非政府组织的网络,迅速参与到救灾的工作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国家和地方,在灾难发生之后,只依靠政府就能独立完成救灾任务,一个有序的现代社会,公民意识以及民间公益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大部队作业的不足。

       对于民间公益组织来讲,重视受灾群众的需求,把关于募款和救助过程的信息放到第二位,这是应该具备的灾难救助的人道原则。我希望,通过宝小美那条微博的启发,余姚民间救灾的实践可以逐步成为规范。一个国家总有永远躲不过的大灾大难,但是一个国家不能在大灾面前永远没有成熟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