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光:基金会不是沙漠中的胡杨林

2013-09-23 10:10:11      来源:

       分析,中华儿慈会的资源开放,对于那些缺少资源的草根NGO来说是雪中送炭;反过来,数百家草根NGO对儿慈会的支持,则赋予儿慈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因为数百家草根NGO的背后是数万、数十万支持者群体,他们都力挺儿慈会。也许,还因一个“乌龙”,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有心人会上儿慈会官网看个究竟。也许,是儿慈会囊括全国优秀儿童慈善项目的吸引力和财务透明度,给关注者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进而吸引他们主动掏腰包捐款。打开儿慈会网站,你能看到其每天的财务收支情况,就连寄一个快递支出10元,也会在网上披露。

  儿慈会遭遇困难时,我曾在《京华时报》撰文评论:“‘祸兮福所倚’,儿慈会不妨把此次危机当作机会,把一个活生生的机构完全袒露给社会,让更多的人来剖析,来批评指点,来做横向比对。如能借此全方位提升自己,进而引起大家的反思和理性判断,倡导健康公益文化,推动公益慈善体制的改革进步,岂不善哉!”所幸,期望变成了现实。

  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支持草根NGO发展方面也是独树一帜,成效斐然。除了邓飞的“免费午餐”基金,社福会还与瓷娃娃、宝贝回家、金羽翼残障儿童艺术、活力社区等16个有影响的草根NGO联合设立了专项基金。最近,社福会成立联合劝募中心,招募符合条件的草根NGO入驻,为其提供全国性公募平台、组织劝募培训、开展劝募活动。草根NGO可通过提交申请资料的方式提出申请,每月由公益行业研究专家、公益媒体代表、公益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每次评审通过上限为5家机构。目前,已有上海、北京等地6家机构确定入驻,涉及艾滋孤儿救助、儿童医疗救助、残障少年儿童艺术康复、社区助老为老服务等领域。舆论称赞社福会联合劝募以“没有潜规则的评审方式帮NGO解决筹款难题”。

  联合劝募模式最初起源于英国,19至20世纪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126年前,即1887年,美国丹佛市一批公益服务组织组建了联合劝募机构(United Way),变各个公益机构独立募款、多头出击为联合劝募,再把募到的捐款分配到会员机构中去。这个做法受到企业和社区公益组织的欢迎,很快就发展到了全美各地。现在,美国联合劝募有会员机构1800多个,每年筹款约40亿50亿美元,分配给数万家NGO使用。联合劝募也落地在全球40多个国家。2010年,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公布,联合劝募会是唯一上榜的非营利机构,它以14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26位。

  社福会的创新之举,抢占了全国性联合劝募的先机,其品牌价值几何,目前判断还为时尚早。如果他们好生运作,经过100年的努力,也许可以奔143亿人民币。在地方,还有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也以“联劝”定位,他们起步更早。令人遗憾的是,早在15年前,中华慈善总会就已经成为国际联合劝募的正式成员,但至今没有接受联合劝募的模式,错失了良机。

  在中国,公募权仍系稀缺资源,属于公益慈善界的“特权”。当下,这种“特权”唯有与草根NGO分享,才真正具备价值,才能产生正能量。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把这种权力用于支持民间公益,而继续支持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计划经济思维,继续帮助政府垄断慈善资源,你筹款越多,留给草根NGO的资源就越少,对行业发展就越不利。

  讲正面案例,一般少不了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基会从14亿捐款中拿出2000万公开招标5·12灾后重建项目的事。这是中国公募基金会首次面向草根NGO公开招标资助项目,体现了捐款使用的公开、公平、竞争、高效的原则,社会好评如潮,被民政部推为“2008中国社会组织十大事件”之一。时任红基会秘书长王汝鹏说,2000万招标资金使用的社会影响超出了另外投入灾区的14个亿。

  深圳壹基金属于纯民间公募基金会,自成立至今,已与450多家草根NGO产生了合作关系。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壹基金与合作伙伴一起,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又借政府权力主导灾害捐赠的有利时机,筹款超过4亿,参与捐款者数以百万计。同样与草根NGO资源互动做得比较好的中国扶贫基金会,则夺得基金会行业4·20捐款亚军,捐款超2亿。

  中国青基会实施25年的希望工程,还在继续根据捐赠人的意愿支持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捐款使用的机动空间不大。他们还是努力拿出机构投资理财的收入,投入自有资金500多万创办了“新工场”,为初创的NGO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所、财务托管、资源链接和能力培训,到他们长大可以自立时,帮助其自立门户。目前,“新工场”入驻NGO已经达到25家。此模式如在全国青基会系统30多家地方青基会复制,对民间公益的支持分量将不可小觑。

  民间公益慈善行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杨澜将其比喻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里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花草、灌木和攀附植物,还有各种与之共生的动物、微生物。热带雨林需要土壤、阳光、雨水和养分,好的外部条件有助于万物茁壮生长。如果把基金会比作大树的话,它应该是热带雨林中的参天大树,而不是沙漠中的胡杨林。

  历史上发生过的无数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都证明,革故难、立新易。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会都存在改革转型的挑战,也面临着创新的机会。创新的空间很大,机会多多。谁把握好创新的机会,谁就有未来。任何一个机构的未来,都是与整个公益行业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

  基金会如果还做胡杨树,那么,我们面对的将永远是无边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