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间慈善组织困境需要多管齐下

2013-07-30 09:35:45      来源:
     近年来,大量民间慈善组织和行动的出现,正在成为政府公益慈善力量的有益补充。但植根于基层且快速成长的民间慈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一直伴随着各种困难和质疑。民间慈善能否持久,也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7月28日新华网)。
  作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新势力和新气象,民间慈善组织最近几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不少组织却只是昙花一现,据调查称能够生存两年以上的组织不到30%,能够生存3~4年的只有15%。那么,破解民间慈善组织的生存困境就要从导致其“短命”的原因出发,多管齐下,合力解决问题。
  民间慈善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包括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目前我国的捐赠善款基本上都是各大基金会垄断,而他们直接资助民间慈善组织的资金很少,再加上一般公众只愿意给组织捐爱心款,但都不愿意给组织捐办公执行费用,所以这些组织平时的运行基本都依赖着组织内部人员的捐款。一旦个人的资金短缺或者拒绝继续资助了,组织就很难运行下去。另一方面,由于民间慈善组织都是自发形成的,缺乏专业的人员对资金进行管理,比如说公开每一笔善款的去向以获得公众的信任。在这个方面,就需要健全和扩大民间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并对筹得的资金进行有效、透明的管理。作为民间组织自身,应借鉴国外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运行方式,完善自身的组织建设。作为政府,可以推广公益孵化器模式,为初创的公益慈善性社会组织打造良好的创业平台,为他们提供包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创业期急需的资源。
  其次,就是民间慈善组织的注册问题,也就是其身份的合法性认同问题。由于长期存在的注册难问题,很多民间慈善组织没有合法身份,更没有免税资质,得不到国家支持,无法向社会募集资源,也很难得到大额的捐赠,比如广东民间助学机构“灯塔计划”,10年未注册成功,因而也不能正常运行。另外,国内目前在这方面的法律很不完善,现存的向社会筹募的慈善行为比较混乱,难免有个别人打着慈善的旗号来骗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民间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因此,应该完善立法,打开和规范民间慈善组织的通道,在准入、监管、退出以及权限、活动、责任上,通过立法进行规范,让民间慈善组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再者,学习英美等国家的成功经验一获得自身更好地发展,比如资金运营情况要完全实现公开化,做到任何人都有权通过专业的网站等相关渠道,获得慈善机构的年度账目和财务报告。善款使用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着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只有加强组织的自律,在运营上与捐赠人形成透明、互信的良性互动,才能长期生存下去。
  最后,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还不发达,民众的参与率比较低,对慈善知识的了解也相当缺乏。因此,需要整个社会加强对民间慈善组织的关注和支持。其实,慈善作为国民财富三次分配的重要部分,不一定是有钱人的事,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力,增加通过自愿合作来解决集体行动问题的热情,就能为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注入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