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与企业合作的“道”和“术”

2013-06-27 10:06:36      来源:

       特教育是一家专注于青少年社会和理财教育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于2009年。其使命是通过生活化的社会和理财教育项目,激发青少年独立思考,帮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的、积极改变世界的“经济公民”。主要服务人群是儿童、中职生、高职生、待业青年和青年工人等群体,核心服务包括阿福童、神探贝妮、Aflateen、钱魔方、理财有道等一系列社会理财课程与活动。

  花旗集团基金会是百特教育最早也是最大的资助方。截至2013年,百特教育与花旗的合作已经持续了5年。年度合作金额从5万美元逐步上升,达到近50万美元左右的规模。2012年时,百特教育成为了花旗集团基金会全球资助对象之中唯一一家将近50万美元数量级的草根NGO。

  做影响力而不是做项目

  为何百特教育能够与企业达成长期伙伴关系?百特教育理事长王胜认为,首要的一条是从受众角度出发做出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把项目完成。

  2008年花旗委托王胜实施“理财有道”项目时,百特教育认为,看书和听课的方式过于传统,参与性不强,学生们对金融教育的接受度不会太高。于是,百特教育将项目重新设计成与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合作在十几所高中举办理财辩论赛。项目效果非常好,甚至超出了预期。

  随后,花旗与百特教育合作“神探贝妮”项目。该项目是通过戏剧和漫画的形式面向10-12岁的孩子推广储蓄、消费和预算等基本理财教育内容。项目最初的设计是成人演、孩子看。百特教育发现虽然很受孩子们欢迎,但孩子们还是被动的。随后,他们将戏剧脚本交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来演,自己来看,还互评互比,这种创新和改进,更受孩子们欢迎,花旗作为资助方也更为满意。

  2013年,百特教育主动向花旗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想法,其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为普及金融教育,百特教育提出了两个方向的建议,其一推动金融教育的行业发展,百特教育由执行项目的机构转变成为为公益组织提供金融教育能力建设的机构,帮助更多的公益组织建立起开展理财教育的能力;其二,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和倡导工作,推动政策改变,让社会理财教育逐步成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实际上,花旗已隐隐担忧:持续给予大额资助的意义何在?百特教育主动策略得到花旗的高度认同。

  出于对影响力的重视,百特教育邀请专业机构为主要项目设计监测评估体系,每当项目结束时,都会出具第三方评估报告。

  百特教育的案例证明,与企业合作有时无需曲意迎合企业的经济诉求,也无需扭曲自己的价值观,从受众和社会影响出发,把项目做好,也许是获得企业资助的最根本的“道”。

  与企业合作的“术”

  那么,与企业合作的“术”有哪些呢?王胜在与公益组织交流时,经常提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选对企业。百特教育,天然的企业伙伴是金融企业,花旗、巴克莱、VISA等皆是如此,GSRD基金会、陈一心家族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则是少数的例外。公益组织应该分析自身的特点,寻找到与自身特性和气质匹配的企业,然后再去找企业洽谈。另外,公益组织还应该分析企业的公益策略和动机,有些企业的公益策略不稳定,或者过于重视市场营销和媒体曝光,公益组织应仔细权衡和考量。王胜认为,花旗、巴克莱、GSRD的公益目标和市场目标分得比较清楚,只在品牌形象和长远诉求上保持一定的弱联系,这才是更适于合作的企业公益战略。

  其次,要非常注重沟通。企业的市场环境、工作人员、公益兴趣点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公益预算也是企业预算最容易被削减的部分,因此合伙关系的风险和变数极高,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合作。

  第三,理解和使用商业的思维。百特教育的创始人都有商业从业经历,他们认为自己很自然地将商业思维运用于公益组织管理之中。比如他们更加注重成果导向,强调花小钱办大事,注重高效运作,强调员工培养,重视沟通、重视创新,这些都是商业领域一直在提倡和实践的事情。他们并不把企业作为改造或影响的对象,而是作为共同推动事业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