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筹建生命体验馆

2013-06-03 18:14:10      来源:
  你,为死亡做过准备吗?你愿意进入一个4D焚化炉,切身体验那种肉体被焚化的感觉吗?在一系列的“死亡预演”后,你还会选择当下的生活吗?
  这个听上去有些疯狂的构想,或许将在上海实现。 4月6日,一项希望在上海创建一座“4D生命体验馆”的公益梦想,在网上启动“众筹”。短短两个月筹集到20余万元,同时也出现巨大争议,在网上引发 “生死”大讨论。
  “对死亡没有准备的人,就不会真正善用生命。这是一个与生命对话,与死亡握手的体验式空间。”昨日,记者专访了“4D生命体验馆”项目的发起人黄卫平和丁锐。在他们看来,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没有亲身体验更直接。
  启发
  直面死亡能否前移到普通人
  黄卫平是“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负责人,这家公益组织专门做“临终关怀”。接触了许多临终关怀的家庭后,黄卫平发现:生命的难题并不局限于临终者的身体状况,那些萦绕在家庭成员乃至亲朋好友间的价值观冲突,才是造成痛苦迷茫的最大根源。
  “我们在进行临终关怀服务时,临终者希望由我们来代他抚慰伤心的家人,家人也希望由我们来和临终者进行沟通,几乎绝大部分临终者的家庭都在回避‘死亡’。”家属对患者隐瞒病情,患者也对家庭难诉心声。他们各自往往纠结在善意而浅表的谎言之中,却不会利用最后的时光,与家人一起探讨即将到来的死亡,试着勇敢地一起面对。
  对此,和黄卫平同样有着心理咨询和临终关怀经验的丁锐感到:“难道真的要等到临终再思考死亡吗?能不能将心理建设的关口前移到普通人?”
  黄卫平说,在一个癌症病人的周围,恐惧是呈辐射状蔓延的。“死亡”所涉及到的各个层面,并不是某个“专业机构”能够承载的,它除了需要硬性的支撑——更多的床位,更完善的医疗制度等,还需要“软着陆”,如正向的生命教育、专业的临终关怀以及社会大众的共同参与。
  构想
  真实焚化炉里“死亡预演”
  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为普通人进行一场“生死教育”? “没有任何形式的教育比亲身体验来得更直接。 ”丁锐说。丁锐和黄卫平特地到真实的焚化炉里,经历了一次“死亡预演”。虽然没有火焰燃起,但在鼓风机吹起的一刹那,那种生死一线的感受让他们刻骨铭心。 “在焚化炉里的一刻,我头脑一片空白,后来我在做一些抉择或者纠结的时候,躺在焚化炉的画面就会在脑海中蹦出,发现原本纠结的事情在生死面前都变小了,视野忽地打开了。 ”丁锐说。
  体验“死亡”的方式有多种,为何偏偏选择焚化炉?“我们觉得在焚化炉里焚烧的强烈度最接近人们心理上对死亡的投射。 ”丁锐表示,“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加入更好的体验方式。 ”
  躺棺材有人落泪有人兴奋
  黄卫平介绍,在“公益伙伴日”上,我们曾请参观的人躺在棺材中,是一口由龙华殡仪馆提供的真实棺材。静思自己的人生终点如果真的来临,将会有怎样的感触。有很多体验者当场落泪,难以自制。当然,也有人兴奋激动,躺在棺材中微笑地比出“V”,这个小型体验也成为当时众多公益展位中人气最高、最弹眼落睛的项目。 “这次试水,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实现体验馆的决心。 ”黄卫平相信,会有许多人愿意体验“死一回”来获得“更好活”的力量。
  从焚化炉到子宫穿越一生
  根据目前规划,筹建中的体验馆,体验者将经历由预立遗嘱、遗体捐赠、撰写自己的墓志铭等一系列的 “死亡预演”,最终进入到一个全息的4D焚化炉,切身体验当肉体被焚化的那一瞬间。与焚化炉相连的还有一个4D的全息子宫,你不但会经历一次肉体上的重生,还将拥有对新生的再次选择。
  根据筹建方案的描述,从接待区进入到“情感迷宫”,包括爱恋,愤怒,烦恼,贪婪等情绪的展示。迷宫由LED屏搭建,比如会有一个迎面而来的愤怒,触碰后会有相应的影像与你互动。迷宫的尽头,随机连接着三道门(意外死亡,自然死亡,疾病死亡),之后接引至4D焚化炉。
  焚化炉的内壁呈现出3D火焰效果,伴有逼真的热度和鼓风,在这个幽闭的几分钟里,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穿越了一生。接下来你会进入一个全息的子宫,获得“重生”。试想,在经历了一次“死亡”之后,你还会选择当下的生活吗?是否还有更值得你去完成的理想?此外,在接待中心会有心理咨询专家来解答你对生命的疑惑,还可以有进一步的课程和活动进行对接。
  探索
  “死亡题材”推行艰难
  要实现这个庞大的公益梦想,两人历经了一年半“艰难跋涉”。 “我们曾经寻找过政府的支持,基金会的援助,甚至还登上投资类的电视节目,但因为回避死亡的传统心理,大多数人都对这个项目敬而远之。甚至连一些高高在上的评委们也会不顾我们五年来的付出和努力,轻易地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
  “众筹,是最后的出路”,丁锐这样描述。 4月6日,本身就经营着一家“众筹”网站的他,将“4D生命体验馆”项目的方案挂上网,面向广大网友募集资金来完成梦想。同时,通过体验馆门票预售等方式回馈支持者。
  根据测算,整个体验馆需要500万元,启动资金至少需要40万元。如果在7月6日前成功筹集到40万元,体验馆将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如果筹集资金不足,那么就意味着“众筹”失败,将退款给已支持过的网友。 “有人肯花几百元请我吃饭,却不愿、支持我的梦想”,“十几年的朋友,却不肯转发一条我们的体验馆内容的微博”,这曾经让丁锐感到“很受伤”。
  有人捐1万元“致青春”
  昨晚,记者打开体验馆“众筹”的页面看到,目前累计资金达204375.84元。共有138位支持者,达到22095次访问量。这在“众筹”项目中已经算“火”的项目,但在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还要筹集近20万才算成功“众筹”。
  在支持者中,丁锐说很难总结出“什么样的人愿意支持我们”,“因为每个人的理由都在我们的预设之外,后来我就跟老黄说,我们就如同做一座庙宇,进来的人怎么想,怀有什么目的,我们无法揣测和把控。归根结底,我们相信这是一种生命教育的方式,而且是我们目前唯一愿意,并可以做的方式,那就做吧。 ”
  慷慨解囊者的理由千奇百怪。就在这周,黄卫平就接到一个很特别的陌生人一万元的捐助来支持体验馆项目。 “我问她是出于怎样的动因,是认同我们做的事?是兴奋于这个创意项目?还是要支持一个梦想?她说都不是,只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放她五年的一段婚姻生活和记忆,时髦点就算是‘致青春’吧! ”
  这始料未及的捐款理由,让老黄浮想联翩,“安放”难道会成为体验学习之外的另一个运营经费的来源吗? “她很干脆地告诉我,只是为了用捐款的方式来‘安放’,”对方说“赶紧给账号,为的是了结,就立一块无字碑。 ”最奇特也是最大的一笔捐赠来自一个女老板。 “我们在宣讲体验馆时,她正好路过看到,大概问了几句后就问需要多少钱,然后就爽快捐了10万元。 ”
  争议
  “生命教育有意义,焚化炉体验恐接受度不高”——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龄
  对于“4D生命体验馆”的构想,吕春龄想起自己在日本一家体验馆的“逃生体验”经历:“从25米的高度跳下,当时胆子还挺大,到现在还有点后怕。 ”“对生死的体验的确很有意义和必要,目前国内基本没有。尽管焚化炉是虚拟的,但用这样的方式感受死亡,恐怕大部分的人还是有所忌讳,接受度不高。 ”
  “触动生命‘盲点’,一旦落地会火爆”——上海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部经理吴晓刚
  吴晓刚认为,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的确提供给人一个纯净的空间,能够触动到一些在浮躁喧嚣的生活中忽视的生命“盲点”。 “我相信年轻人的接受度会比较高,一旦体验馆落地一定火爆。由于是从死到生的设置,带给体验者将会是更多的积极能量,可能对人们有所启发。 ”
  对网友各类质疑“幽默”回应
  记者看到,体验馆在 “众筹”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一批“粉丝”,他们将体验馆奉为“伟大的梦想”,并预购未来体验馆的门票成为首批 “体验者”,同样,无数质疑、诟病甚至诋毁也伴随而来。
  “4D生命体验馆项目”,引发了网上前所未有的针对 “生死”话题如此集中的持续讨论。有人分享自己亲历的“死亡体验”,有人表达自己的“生命观”,还有大病治愈后获得“新生”的大学生特别写信申请做志愿者。而质疑声也涵盖多方面,如对体验焚化炉的质疑、对这个项目“为公益还是卖噱头吸金”的质疑。在网站上,丁锐收集选取了部分质疑进行幽默回应并集中“网晒”。
  有网友质疑,“说白了还不是为了赚钱,哪有没有回报的投入。 ”丁锐回复:你曾被谁委屈过吗?你是置之不理,还是争辩到底呢?请指点我怎么面对这样不由分说的质疑,谢谢。
  网友“iwoodyfz”调侃道,“你从你家窗户往外跳,直接就能体验。 ”回复:住一楼的怎么办?
  名为“陈丹阳”的网友表示,只有离死亡很远才会如此乐观!其实还是以获利为目的短片!(一部专门介绍体验馆构想而制作的宣传短片)回复:获利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为了获利而撒谎。我们没有撒谎,我们真的想做这件事,并坚信它能够利益众生。
  名为“郭巍”的网友说:显然没什么用,没有深刻的哲学支持,更像一个游乐馆而已。回复:梨子的滋味,只有吃一口才知道——体验是哲学的基础,希望你能在体验之中,生长出你独有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