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公益变革的力量

2012-12-24 11:30:35      来源:

  相较2011年的风起云涌之势,2012年的中国公益并无跌宕起伏,从《慈善法》初步草稿上报国务院,到各地新政试水,以及十八大报告中的 500字内容。可以说,2012年的中国公益充满了变革的力量。

  政策变革频现

  长久以来压抑公益事业发展的“注册难”等问题有根本性的破解。

  30年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南国生根发芽,一系列破冰政策,让民间资本在经济市场开疆扩土,进而推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起飞。而被誉为与30年前经济发展有相似之处的中国现代公益发展,也在近年,由小片试水,渐成遍地开花之势。

  地方立法积极。今年在广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民间组织发展的立法,如《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等,帮助社会组织真正扫除了“出生”障碍;而在上海、广州、长沙等地,地方相关的慈善立法也已通过。而作为中国经济之都的温州,今年在结合金融改革的同时,大胆地对社会建设进行了突破,除取消了双重登记的束缚外,更对民间资本进入公益后的财产归属进行了确定。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赞温州新规:是迄今最到位和专业的突破。

  政府与民间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巩固。中央财政首次向社会组织拨款2亿元,支持其开展社会化服务。中央财政埋单,由社会组织实施服务项目,这是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购买服务一种新尝试,向公益领域释放出一个非常积极的政策信号。而政府埋单的另一个现实意义体现在,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政府加大政府购买,无疑在公益组织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下的寒冬里实现了雪中送炭的生存机会。

  而年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是对未来公益的定性之笔,报告中明确释放出积极信号,诚如今年社会各界期盼的十八大,今年报告中“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表述,被专家分析将对长久以来压抑公益事业发展的“注册难”等问题有根本性的破解。

  放眼于公众利益的更大层面,今年的政府也在积极迈出探索性的步伐,如民事诉讼法修改首次引入了公益诉讼,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条款的确立使中国公益诉讼制度迈出跨越性一步,公共权益保障之路将获更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地方立法的进步,可以使地方的发展更为规范。比如深圳的立法进步,完全可以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媲美。而中央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更是建立起了良性的政府与社会关系,从过去的一些摩擦甚至对抗发展到购买服务,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民间监督紧跟

  公众也必然在经历了口诛笔伐的最初期宣泄后,进行良性理智的认知阶段。

  2011年开始由微博平台发展而成的微爱公益,在2012年开始由热情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过去“随手”之类微小举动发起并推动的公益举动,在今年开始更加直接专业地切入了中国社会民生中最现实的问题,如大病保障、青少年群体救助等等开始由一两个平凡人发起的行动,演变为与正规公益机构推动的公益项目。

  郭美美事件出现后,民间问责意识在空前高涨的同时,也正在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

  虽然郭美美事件让许多真正好的公益组织受到误伤,但站在整个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历程上看,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契机,将公益慈善行业前所未有地推向舆论前台,社会公众的目光聚焦之处,引发质疑与讨论无数。这种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信息沟通新格局,必将渐次推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变革。而公众也必然在经历了口诛笔伐的最初期宣泄后,进行良性理智的认知阶段。

  如今年儿慈会出国、施乐会劝募提成争议等事件在微博上爆出后,公众并未不留余地地将“棒杀”,而是愿意倾听和接受该机构的解释;与此同时,也是在这些事件中,中国公益机构开始逐渐意识到沟通、对话、理解的重要性。

  也正是一次次来自公众的质疑与问责,让中国的公益机构开始由阳春白雪却曲高和寡的状态,真正走向民间,以透明赢得信任,以成绩求得认同。

  另一股监督的力量则来自于专业的民间监督机构,基金会透明指数中基指数推出为今年的基金会标注了一个透明晴雨表,公众随时可查的透明指数排名,让基金会着实感受到了压力,为透明而努力,成为今年中国有愿望做好事的基金会们的一个共识。

  内外挑战仍存

  诚信的修复,需要漫长而坚持的等待。

  虽然总体来看,2012年的中国公益充满种种已实现和可期待的变革,但内部外面环境仍然对其发展形成挑战。

  从外面来看,首先,虽然《慈善法》初步草稿上报国务院,但相比于中国公益的实际发展速度,立法仍显滞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为此表示:“我们国家公益慈善领域的丑闻虽然时有发生,但真正由于丑闻的发生推动制度方面的大变化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大变革还非常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而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也表示:在大众媒体时代,如果没有健全的机制,仅仅靠群众舆论制定行为标准,缺乏法治,今日是郭美美事件,明日可能会是另外的事件产生更大的伤害。

  其次,2012年的中国公益领域明确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由于资源供给不足,今年许多基金会下调了筹款目标,这直接导致中国公益组织整体发展的减速。

  从内部来讲,首先,公益组织的诚信度恢复仍需时日。

  今年虽未爆发如郭美美一样的事件,但中国公众对中国公益组织的信任度仍差强人意。从最近发生的儿慈会被爆48亿账目奖金之事即可见一斑,尽管回应迅速,但公众仍未置可否,而之前的小益益之死引发的对儿希会的质疑,虽经多番解释,仍未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诚信被损毁后的修复,需要一个漫长而坚持的等待。

  其次,公益组织自身建设仍待加强。这个不新鲜的问题并不是2012年中国公益领域独有的问题,在11月底在广州召开的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上,民间草根NGO也成为参会成员,不少民间组织呛声,对于基金会的合作提出建议,而这种合作的不协调,暴露的是双方的专业化水平都有待加强。

  回顾2012年,中国公益在波澜不惊中酝酿生机。而临近年终的十八大报告,更让人看到了上层设计的种种希望与可能。

  中国公益,正在各方期盼中踏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