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背离市场规律的“善行”恶化道德

2015-11-23 10:06:44      来源:

       不顾穷人的处境和能力,用扶贫贷款诱导创业,这是对信用社储户和纳税人的不负责任。政府的扶贫贷款除了要面对财务风险,还会诱发道德和法律危机,也很容易坑害穷人。要想真正帮助穷人,应当减少企业税率,积极改善工商业环境,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中国的很多城市一方面大喊扶贫口号,一方面限制农民进城,打击小摊贩,这其实也是自相矛盾

  扶贫贷款诱发道德法律危机

  菁城子在《新京报》刊文说,今年3月,陕西洛南的扶贫贷款还是财政全贴息,到7月变成贷款人负担部分利息。当地扶贫贷款几乎均为5万元以上,贷款人每年需多付几千元利息,感觉被政府坑了。媒体则指责地方政府朝令夕改,陷人于窘境,太拿政策当儿戏。

  地方政府真是随意决策吗?恐非如此。当地官员表示,个别贫困户未将贷款用在产业发展上,有的还将钱转存进银行吃利息。既然贷款变形,改变政策就势在必行。想想也好理解:政府贷款免息无风险,等于天上掉馅饼,为何要拒绝?贷款者不可能都有创业能力,肯定有一部分被消费掉,贷款变成死账。将钱转存入银行赚利息的人,已经算是很负责任了。

  有一种流传广泛的说法,穷人财务状况糟糕,缺乏金融知识和信用记录,商业银行只顾逐利,不愿贷款给他们。贷富不贷贫加剧贫富分化,穷人更加难以翻身,金融学上叫金融排斥。出于扶贫需要,很多政府积极帮助穷人获得贷款。除动用财政给银行贴息,还直接规定低息或免息。这显然不是出于商业逻辑,而是政策考虑。

  可是不要忘了,商业银行排斥穷人不是出于天生歧视,而是有确切的风险考量。穷人贷款额度低,成本高,经济基础脆弱,基本没有资产可作抵押,呆坏账比例远高于富人。银行不是慈善机构,他们要为股东和储户负责。扶贫贷款并没有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转嫁给纳税人。

  政府的扶贫贷款除了要面对财务风险,还会诱发道德和法律危机。要获得名额有限的贷款,村民需要不遗余力地展示贫穷,甚至不惜造假,而官员拥有审批权柄,就有了渔利腐败的空间。不按商业原则行事,接近权力、拥有势力、表演活跃者就乘虚而入,是否有真实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就不那么重要了。扶贫款的补助规模很大,地方政府和信贷机构是资金经手和运作者,无论出于政绩还是业绩需求,他们都有强烈动力胡作非为。最近几年,全国很多地方出现农民身份信息被冒用贷款的现象,背后就有政策身影。

  既然政府的扶贫贷款不可行,穷人岂非束手无策,只能在金融沙漠里沉沦?不必悲观,回到商业逻辑就可以了。穷人不容易贷到款,不意味着他在市场上毫无优势。穷人的最大资本是劳动力,雇佣是持续性改善的开始,风险最小,收益稳定,这种稳定甚至超过田间种植。穷人通过打工积累资本,积累经验,从小的创业开始一点点做大,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就不再是难事。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无数穷人正是沿着这条路径脱贫致富,为什么要怀疑它的有效性?

  不顾穷人的处境和能力,用扶贫贷款诱导创业,这是对信用社储户和纳税人的不负责任,也很容易坑害了穷人。要想真正帮助穷人,应减少企业税率,积极改善工商业环境,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中国的很多城市一方面大喊扶贫口号,一方面限制农民进城,打击小摊贩,这其实也是自相矛盾。

  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

  从1999年运行以来,国家助学贷款就常年处于高违约率状态。据报道,截至2013年底,某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257笔,贷款金额4787.68万元,其中不良贷款548.89万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1.47%,在违约情况严重的贵州,违约率达29.84%。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首当其冲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佳,很多贷款学生没有足够的还款能力。根据中国社科院2014年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毕业两个月后,城市出身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为12%,农村出身的高校毕业生失业率高达30.5%,后者常常为助学贷款申请的主力军。

  单纯地指责学生“不诚信”或者“恶意欠债”,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无节制审批同样是造成违约案件数量飙升恶果的重要原因。中国学者常常呼吁加强贷款学生诚信教育,但是却忽视了一个事实:无论是刚开始的校园信用助学贷款还是2008年实施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那些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不诚信借贷人,也能顺利拿到贷款。

  无节制审批带来的恶果之一便是违约案件大幅上升。2010年上海杨浦区法院的统计数据反映,该院2008年受理拖欠助学贷款案201件;2009年受理828件;2010年1月至11月受理1055件。法院指出,贷款银行未能严格审核借款人诚信状况,甚至有业务员为完成指标,安排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互相在担保人栏里签字,如此一来,收贷时在所难免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除了上述社会因素、管理因素以外,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设计缺陷注定了违约率难降。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行政发文、国有商业银行承办的,尽管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贷款,但助学贷款业务根本不符合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无节制助学贷款导致高学费

  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也为教育市场提供几乎无限量的信贷,并且定价低于市场水平。有人将无法承受的助学贷款归咎于高校学费高昂,因为从1982年到2013年,公立四年制大学学费增加了4倍,私立大学大致增加了2.5倍,每年学费上涨速度都比通货膨胀率来得高。但其实是高昂学费与高助学贷款共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无节制的助学贷款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涨,从而刺激了大学提高学费,高昂的学费产生政治压力,又促使助学贷款不断提高。

  2014年中国各大高校学费也是“涨声一片”,例如宁夏公布的普通高校收费新标准中,文史类、理工农类、医学类的学费涨幅均超过50%。面对全国学费大涨的情况,教育部将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标准从每人每年不超过6000元,调整为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中国申请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今后不得不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还贷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