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社会管理十大经验
2013-12-10 10:05:25 来源:
俄罗斯:从具体国情出发,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俄罗斯政府强调要把“市场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作为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注重一手抓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一手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加强国家对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调控,以建设“公民社会”为目标,采取综合措施,竭力弥合社会裂痕。
巴西: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引导发挥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巴西“争取道德运动”和其他非政府组织致力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安置无地农民。
美国:注重非营利组织和私人在社会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社会管理的一个特点是,在许多其他国家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在美国却由非营利组织和私人提供。根据美国法律,其非营利组织包括150多种类型,覆盖的领域有:文化、艺术、娱乐、教育、研究、卫生、医院、托老院、托儿所以及其他卫生机构;社会服务,残疾人救济、难民救济、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经济、社会和社区发展;住宅、就业和就业培训;公民倡导组织;法律服务、慈善、宗教组织、专业或行业组织,等等。在美国,非营利组织及其服务在全部社会服务中的比例相当高,几乎占所有社会服务的一半,甚至更高。
美国:社会发展支出占公共支出的比重巨大,广开社会发展资金来源
美国政府所有福利项目几乎占去了其政府财政开支的一半。对于帮助政府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政府也直接或间接支持这些非政府的服务机构提供各类社会服务。
瑞典:设立专门职位和部门监督政府工作及解决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争端
瑞典、丹麦等国设立了议会监督官,对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官员渎职行为进行调查、监督和纠正,并对民众与行政机关的争议进行调解和仲裁。
芬兰:通过立法确保公民对政府事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公务员立法力度
芬兰《政府活动公开法》规定,政府记录必须公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众有权获得任何政府文件。
新加坡:培植共同价值观以提高社会凝聚力
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经全民讨论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五大共同价值观,得到了所有宗教和种族的认同,并把它提升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
欧盟:编织覆盖面广的社会安全网
瑞典、芬兰、德国、法国等北欧、西欧国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源地,已形成了覆盖广、层次高、功能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了全体社会成员。如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的德国,其社会福利开支已占GDP的32?6%(2003年),人均福利开支达8416欧元,覆盖了90%的居民。
新加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新加坡根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自助原则,建立了以中央公积金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央公积金局会员达300万,占总人口的85%,成为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和民众生活的安全网。
法国:发挥国家的再分配职能,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公正的平衡机制同时发挥作用
法国、德国等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动力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注意发挥国家职能,通过宏观调控制度、财产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等手段,对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基本做到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益、二次分配兼顾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