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资中筠:公益的目的不是养懒汉

2016-02-19 09:48:38      来源:

     【致敬辞】

 
  财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成就它的那部分人的美德与能力,是谓君子聚财有道。但聚财之后,终有一死的人生,如何才能不被财富占有与捆绑,如何赋予财富以尊严与意义,则是另一个重要议题。此书2003年的版本,叫做“散财之道”,2006年再版,叫做“财富的归宿”,2011年重版依然如是,今年新版,增加了一部分“新公益”,书名则成了“财富的责任”。从归宿到责任,说的都是美国公益发展的百年史,但作为中国读者的观察角度,或许有一些微妙的变迁,就像如今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与2003年时的格局完全不同一样——所谓散财与公益,已经从当时需要申明的理念,转变为今日更需要明晰程序,方法与目标的公共行为。我们致敬资中筠先生,她带着强烈的现实关怀,讲述现代公益的历史与发展,为君子散财之道提供了各种积极的范本,在介绍公益的思想资源与行善艺术的同时,资先生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流动的财富与永恒的价值,从而更有勇气去想象更好的人,期待更好的社会。
 
  【答谢辞】
 
  得知这本书获奖,我确实意外,没有想到《新京报》还设了一项重版书奖,而在两本获奖书中我是唯一的中国作者,倍感荣幸。
 
  本书初版于2003年,题为《散财之道》,后来相继出了两个增订版,改名《财富的归宿》,这是第四版,新加篇幅占将近1/3,所以部分地也可算新创。书名的变化体现了我对这一事物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的发展。全书主要内容是介绍美国公益事业百年来的发展变化。最新这一版书名为《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其含义更加深远。
 
  什么是公益慈善,这大家都知道,不必赘言。我研究的侧重点是它的社会意义。这一版所增加的重要内容是“新公益”部分,主要是说明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兴起的这种新型的、通过市场运作的公益事业,不仅关系到慈善公益领域的变革,而且可能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再一次深刻的演变。在新的矛盾尖锐化的形势下,作为资本主义既得利益者的政、商、学、社团精英强烈意识到:这种两极分化不能再听任其继续发展了。其严重后果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获利的机会。全社会购买力不足不但直接威胁到这部分富豪的利益,还会威胁资本主义本身,所以解决社会不公问题关系到资本主义的存亡,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一次改造。他们不仅对此达成共识,而且已经摸索出一条途径,付诸行动。如果说这本书有一点新意的话,就是介绍了这一新事物、新动象,提出了一个新视角。新的公益事业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慈善公益而已,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变革的趋向。这是我特别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注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对这本书获奖特别高兴,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而且说明至少有一部分读者,特别是评委们慧眼看到了它的意义。
 
  公益慈善从观念到实践正在迅猛发展,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与全球化同步。我精力有限,力不从心,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诚希望借此评奖的契机开阔眼界,引起年富力强的有志者做进一步深入探索的兴趣,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日益繁荣,硕果累累。
 
  新京报:《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这本书已经是第四次再版了,能否谈谈你如何把焦点转移到“新公益”,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中国,谈“新公益”的重要性在哪?
 
  资中筠:这本书实际上有相当大的篇幅是新增内容。如果再下一点工夫,多花一点时间,“新公益”部分是可以写成一本独立的新书的。不过一则我希望这个内容快一些与读者见面,二则第三版已经脱销一段时间,不断有读者问起,说明还有需要,所以就合在一起做成现在这样一本很厚的书。
 
  至于对中国的意义,首先,方今世界上发生的任何新事物,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新公益”的出现,一方面代表公益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对于中国公益界当然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其意义绝不止于公益领域,而涉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新潮流,正方兴未艾。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孤立于世界潮流之外,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不能一成不变,对新事物应该有一定的敏感性,需要有新的视角。
 
  新京报:你在著作中提及“新公益”是把慈善的理念从“授之以鱼、授之以渔引向改变渔业生态”,是把穷人圈进财富创造的市场。一般看来,慈善是站在市场经济机制所产出的优胜劣汰理念的对立面,能否谈谈公益如何能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资中筠:“改变渔业生态”是一位印度裔美国学者提出的,他的原话是,“不掀起一场渔业革命不罢休”,意思是要对现有程序做结构性改革。
 
  “慈善是站在市场经济的对立面”的说法本来就不确切。我这本书的前半部介绍的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也正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已经脱离前工业化社会的单纯济贫的观念,而着重于解决造成贫困的根源,其前提是不改变现有的市场自由竞争的体制。公益的目的是帮助弱势群体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不是养懒汉。所以绝不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对立面,而是其修正和补充,使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更加公平。
 
  新京报:在你看来,“新公益”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既得利益者对资本主义的反思。那么,既得利益阶层企图让资本主义发生的演变,和被剥削阶层企图对资本主义的变革有怎样的差别?
 
  资中筠:如果既得利益者是靠超经济的特权维持其地位,那么他们要保住这个特权机制,不希望改变。但是如果是靠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既得利益者更加关心其健康运行。如果全社会购买力不足,百分之一的富豪无论如何是撑不起市场的。美国社会的活力在于其流动性,在于多数人认为自己通过努力有机会改善境遇,如果社会流动性停滞,特别是中产阶层萎缩,那就是最大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既得利益者”就成为积极推动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动力。其方向是向着公平和普惠的改革,在这点上,金字塔尖上的人和弱势群体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新公益”就是谋求这一共同利益的途径。当然不是说在眼前就能取得完全一致,所以改革还有许多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