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民间组织国际化之路

2015-05-26 12:06:53      来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武装冲突、海洋、气候、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等领域的人道话题,已经跨越国家的界限,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这样的全球性危机,必须超越政府和区域的界限,立足本地,放眼全球。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世界对于中国的要求和期待正在逐渐改变,已经有越来越多人要求中国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中国已经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物资和人道主义救援等方式,为其它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作为一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作为一个文明积淀深厚的国度,作为一个实力日新月异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社会组织对世界的影响还远远不够。
 
  探究中国社会组织如何进行国际化,在目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迫切。我们认为,在对抗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及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中国的民间组织应当向世界舞台进发,并在全球开展更多国际交流和合作。
 
  “一带一路”为许多人带来了繁荣经济前景,中国民间组织的国际化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力,其中包括中国从以往环境保护问题上所得到的教训,只有这样,“一带一路”才是绿色之路。
 
  贸易和投资将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它们能否也成为“绿色改善”的动力呢? 我认为,中国除了对外输出资本,也应该成为理念的输出国。有一个模式,我认为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20多年前,中国政府为了加速向世界其他国家学习最佳环境实践成立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国合会由40名左右的专家组成,其中一半是中国专家,另一半是国际专家。其主要工作是根据中国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迫环境问题,成立课题组,并通过总结和吸取国外经验,向总理和国务院提交政策建议。由许多政府和非盈利机构资助的国合会或许可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部分走出国门,在沿线各国播种环境与发展的种子。
 
  今年1月1日生效的新环保法,也是在总结了以往经验教训中出台的。此前的环保法规定了经济处罚上限,这一上限比企业采取措施控制排放的成本要低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支付这些小额罚款,然后继续超标排放。重庆是进行经济处罚不封顶试点的先锋城市,它们实行“按日计罚”——企业从违规排放的那一天起开始缴纳罚款,直到违规行为得到改正。目前,重庆企业已经认识到,控制排放的成本要低于违法排放,并从实际行动上落实了环境守法。了解这个故事,也可以潜在地帮助其他国家避免中国所付出的这种不必要的环境代价。
 
  中国近期取得的一些经验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去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见证了亚太绿色供应链网络的诞生。绿色供应链是利用采购方的采购力量,以要求供应商实现环境绩效改善的一种市场手段。设想一下,如果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将绿色供应链作为企业的一项政策,将成为帮助各国实现绿色转型的引擎。致力于在中国推动绿色供应链的民间组织和智库可以将这一管理制度带到国外,来确保中国的对外投资可以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环境保护。亚投行将可以利用绿色信贷,来避免因“一带一路”建设而引起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幅增加。 这将是中国民间组织成长的沃土。
 
  我们需要全世界更多的声音来支持环境保护。我们更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并帮助将“一带一路”建设的更加绿色。来自中国的民间组织是我们的希望和未来,你们的创造力和智慧将最终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以及为未来遭遇的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