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慈善动机面面观

2015-05-21 11:09:42      来源:

   是什么激励着捐赠者?答案非常简单:每个捐赠者背后的动机。当我们谈论回报社区或是慈善捐赠时,我们所谈论的是一种善举,这种行为使人心情愉悦。然而人们未涉及慈善的可持续性。为了扩大慈善规模,产生长期影响,我们需要了解捐赠者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认为慈善令人愉悦,有些人则因遭遇不幸、罹患疾病或是痛失所爱的人,而感到慈善是其义务,也是情感所系——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可做的呢?许多人想回馈社会,也因此而信守诺言、身体力行。有些人回报社会是为了减免税收;有些人是为了获得褒奖,而有些人则希望以社会企业家精神帮助弱势群体,为其创造稳定收入。
 
  我坚信,上面提到的这些都能够激励捐赠者。然而,还有其他促成深层影响和持久回报的因素。于我而言,促使我捐赠的动机是:我能本着专业精神亲力亲为。我所关心的是如何提升社会的自觉意识。我所关心的是便利性——这就是我的动机——而这同样可以令人心情愉悦。如果捐赠行为和志愿行为与自己的动机、文化、信仰以及民族精神相契合,那么它们就具有了可持续性。
 
  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捐赠至关重要。我们常会遇到只愿在其群体内进行捐赠的文化团体或宗教团体。这样做并非一无是处,但是领导者通过亲身实践告诫自己及周围的人——全英国,乃至全球犹如一个共同体,那就会更加美妙。
 
  亚洲慈善基金会(Asian Foundation for Philanthropy)资助那些草根慈善团体,是因为这些草根慈善团体成为了社会的变革者。亚洲慈善基金会一直扮演着牵线搭桥的角色,帮助英国的亚洲移民通过志愿活动或捐赠与印度慈善机构建立关系。例如,Jagruti项目就是为了帮助亚洲移民了解印度的发展问题。反过来,他们也教育了英国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亚裔人。
 
  “庇护所”网站(www.shelter.org.uk)为我们回报自己社区提供了机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组织,因为该组织通过倡导制定新法、新政和新方案,触及了英国房产危机的根源。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稍息片刻,思考一下糟糕的住房条件是否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的未来。没有安全、体面的生活,我们的后代就无从感受青春年华,无法享受教育之益处。在关注发展问题的思想领袖眼中,这将会将英国带向何方呢?每个人都无法逃避,每个人都应关注未来。
 
  每个捐赠者都有其自身的动机,但他们也有责任考虑一下自己的后代、自己的国家、乃至全世界。我们不应停留于思想层面,而应亲身践行,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