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为什么精益创业改变了一切(也改变了社会公益组织)?

2014-06-13 09:46:00      来源:
       几年来,一个全新的词汇“精益”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听说,从世界财富Fortune1000的各家公司,到美国政府部门,甚至社会组织,都纷纷讨论或者应用起了这个“创业方法论”。尽管“lean”这个英文词汇还有“瘦身”和“节俭”的意思,但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Eric Ries提出的“lean” --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这个概念来自Eric Ries 2011年出版的一本书《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在书中,这位成功的矽谷创业者和年轻的投资家建议所有形态的企业和组织,都应该将传统的制造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模式扔掉。什么是所谓的“传统方式”呢:“花费好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闷头研发和生产也许到最后根本没有人要的东西。”
 
  与传统方式不同的是,Ries鼓励企业通过运用“创建-评估-学习循环(build-measure-learn cycle)”来最大化他们的成果,并尽量减少无效的投入和工作(所谓的lean指的就是这个)。在这个创建-评估-学习循环里,企业不应该为了追求一个(完整的/完美的)产品或者服务,浪费很多时间去不断地规划;而是应该迅速打造一个最小可用产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并立刻提供给客户使用,以尽快的得到使用反馈。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发生了变化,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方案,都不是任何一个创业者能够“一眼看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应对“不断的变化”。
 
  怎么更好的去理解这个概念?在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来自Steve Blank的文章《为什么精益创业改变了一切Why the Lean Startup Changes Everything》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Steve Blank是知名的“客户发展”方法论专家,并发起了精益创业运动;他也在在线大学Udacity教授《如何创业》,被称为“精益创业之父”。
 
  尽管Steve的文章《为什么精益创业改变一切》,主要针对商业创业和盈利性机构的运营,但是有很多内容同样适合于公益机构以及社会企业:
 
  譬如说:一个创新的社会创业组织:
 
  在意识里要用“创业”代替组织这个词;
 
  在意识里要用“敏捷开发”来代替项目开发这个词;
 
  在意识里要用“商业计划”来代替战略这个词;
 
  在公益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的问自己:“如何利用极其有限的资源和资源,去最大化的扩展我们的项目”。通过一个最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去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即便是最成功的社会创业家也会被过时的经营理论所影响,甚至会被带到泥坑里去。
 
  所以,为什么要把时间、金钱或者任何资费浪费在完全不靠谱的战略上?为什么不现在就“精益”一把?你可能觉得:我们的团队有最好的主意,做了很多的调研,还有一大笔投资,怎么可能不成功? 但是,过时的经营理念常常建立在“想当然的假设”上,而不是在有效测试的基础上。当诸如GE这样的大公司都需要跟上时代,改变自己思维方式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新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如果一个社会创业组织,希望能够用最小的试错代价,更好的效率,取得惊人的影响力,那么将精益创业方法论运用到你的组织,是最好的方式。在这个思维方式的新浪潮里,事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一切基于客户回馈”和“不断更新设计”的试验过程里。
 
  当一个组织能够快速测试他们的事业假设,那么即便它失败了,爬起来的速度也很快,并能学会通过将产品和用户及时互动而不断调整组织的策略。这对于他们的投资者和支持者来说,就是一个“投资风险最优”的企业,也更容易接近成功。
 
  所以,为什么还不精益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