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17点左右,李亚鹏发布长微博回应了周筱赟提出的质疑,他表示在政府主管部门调查结果之前,他以私人的身份回应质疑,并邀请周筱赟及广大媒体到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嫣然天使基金进行实地考察。
近年来,公众对“慈善”与“商业”交叉运作的“伪公益”越来越感到愤慨。当然,李亚鹏是否以“公益”为幌子,以“书院”为噱头,在房地产开发、艺术节及品牌开发等项目中获取商业利益,是否通过嫣然基金会“走钱”也还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在网络爆料之后,北京市民政局介入了调查,一些媒体也进行了持续跟踪和报道,真相揭开不会太难。
事实层面的东西不该成为罗生门,真相毫无疑问是很重要的。此外,此次李亚鹏被质疑,也再次暴露出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更值得反思。李亚鹏及其前妻王菲,因为明星身份,投身公益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相较红会等(半)官方公益组织,嫣然基金会获得的捐赠总额虽然不算大,但发展势头很好。截至2013年12月,嫣然天使基金累计募集款物1.42亿元,也确确实实做了很多事情。
尽管北京市民政局1月7日发布对此事的调查情况,称“未发现李亚鹏以公益之名敛财问题”,但其“兼任其它组织法定代表人属实”,现北京市民政局已责令其限期整改,变更手续正在办理。对于李亚鹏而言,违反相关法规,同时担任企业和基金会法人代表有错无疑。不仅如此,其基金会并非公募基金,但其四处宣传其书院和基金会的行为实在有些高调。成立以来该基金会也只有他本人的捐款,并不曾对外界公开过所做的慈善项目。
以上种种,难免让人生疑。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李亚鹏一改之前的罔顾左右而言他,正面回应还是值得肯定的。公益慈善组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确实是普遍现象,但至少在被曝光之后,当积极配合整改,而不能避重就轻。事实上,以上不规范现象,导致大量公益慈善组织无论(半)官方还是民间组织,都屡屡被质疑。
而这些丑闻频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公众的爱心被伤害,捐赠总量连续两年下降。《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2年较2011年相比下降3.31%。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公众对公益慈善捐赠的信心恐怕还要下降。中国公益慈善行业不被信任的根源,根源在于行业发展不充分,缺乏监督、不够透明。
在经历一系列负面事件之后,2012年,民政部启动建设“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民政部还准备出台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强制规定公益组织均须公开慈善捐助信息。但迄今为止,在公开、透明上达标的公益慈善组织还不算多,公益慈善组织内部治理问题也还很多。也正是因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普遍偏低,一些不规范现象很普遍,李亚鹏旗下的公益慈善组织也不例外,最终被质疑。
一方面,包括李亚鹏旗下的公益慈善组织应该反省、努力整改,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既要为公益慈善组织松绑,同时应该为公益慈善组织发展制定严格的规范。在良好的规则下,民间组织有较为宽松的生存和运行环境,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而政府部门在立法和监管上倾尽全力,而非将精力用于组织发动捐赠这些琐事上。这既节约行政成本,也提升公众的信任感,更根本在于保证慈善事业的质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