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农家16岁女生的“文学梦”

2013-07-22 10:41:44      来源:


曾小亮一家

 
       7月16日,马兰花开—北京语言大学赴宁夏六盘山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团、宁夏义工联合会固原工作站快乐雷锋工程—马兰花•西部助学行动助学义工在走访调研六盘山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敢于追梦的16岁的农家女,她始终心怀文学梦,在写作的道路上她从未放弃过,她以顽强的精神在追逐自己的“文学梦”。
       她在追随谁的脚步,在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吸收,学习交流的这个多元化社会里,她安静的喜欢着古典文学的婉约美,翻着易安居士清新怡人的小令,诵着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词,想要寻找真实自我的仓央嘉措“那一世,我飞身成仙,不为求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她踏上文学的道路,寻找会唱歌的文字。想要将一个个孤独的文字变成会跳出美妙舞姿的舞者。


 


小亮的获奖证书



大学生志愿者和曾小亮交流

 
       这个执着喜欢文字,热爱文学的女孩,于1997年出生在宁夏西吉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里,取名曾小亮,现就读于西吉中学高二18班。
       幼年时期的她并非一个乖巧好学的好学生,小学成绩不理想,淘气爱玩,然而她的贪玩也就是在六年级得到了真正的改观,而改变她的正是她的语文老师王老师。
       这位王老师以其严厉的教学手段迫使她脱离懒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王老师自发现曾小亮日记写的有趣开始,便鼓励她多看多写,由此带动她的兴趣,引她走向热爱文学的道路。
       尽管家庭条件不允许她买各种昂贵的资料书,但这并未影响她对文学的热爱。没有书看,她就写,她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坚持写日记,记摘抄,将脑袋里想的那些奇怪快乐的事情写成故事,对于文学的痴迷,她付出了学习成绩的代价,幸好其父母并未反对,只是告诫她分清,合理分配。
       虽然经济条件限制了她对文学的脚步,但却无法限制她对文学的热爱,宽松的文学环境让她保留着对神秘文学的好奇。
        在西吉这个小县城里,想要找到一本真正的好书,真的很难,各大书店里,无外乎就是三类书:资料书、名著、各种杂书,还有就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各种书,若是能在她所在的小县城找到一本纳兰的诗集,那她可就崩溃了。
      “我上高中以后,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书店,可几乎问遍了西吉县的大小书店,就是没有我想要的书,有一次我去西吉宝宝书店,问售货员有没有仓央嘉措的书,你知道她说了什么吗?他居然问我仓央嘉措是什么?”她又气又无奈的说。
       这般喜爱文学的女孩,她的梦想是清澈的,她希望可以当个作家,专和文字打交道。用那些文字描绘出蓝天、绿草、新鲜的空气,以及愉快的心情。会有美丽的房子、明媚的阳光、好多的果树。她觉得和人打交道会累,“自己把真心付出,只想交个朋友,可付出的似乎与得到的永远不成比例,久而久之,所有的猜忌与不信任都被时间放任,被不经意扩大,淡漠,最终陌路。可是文字不一样,你开心了,便所有的花是开的,天是晴朗的,文字是明媚阳光的,但若你伤心,晴朗的天也是下着雨的,花都谢了,文字也变得黯淡抑郁。”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她执着对文学的热爱,她走进文学的世界,用文字搭起美轮美奂的宫殿,她相信人性的善良,爱像阳光一般公平的在每个人心中照射。
       她对未来充满憧憬,她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她踏着易安居士的足迹,去找寻古典婉约的清新,她嗅着纳兰忧伤的诗作气息,去思量“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叹息,她吟着仓央嘉措的“那一世”。她在追随着谁的脚步向前,忘记了忧伤,忽视了疲劳,茫茫人海中,转眼便是万年,她唯有跟着自己的脚步,让心做导航,才不会丢了自己,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