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慈善要走出传统的悲情之路

2014-08-19 08:14:55      来源:
       善要走出传统的悲情之路,慈善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怜悯同情,更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互助。很多人需要帮助,但社会不应再以展示他们苦难的方式,来赢得这些帮助,因为苦难已让他们的尊严难以为继,而这种展示无疑是雪上加霜。
 
  □ 李迎春 成都商报评论员
 
  这几天,Facebook的扎克伯格提出的“冰桶挑战”让美国科技界大佬陷入疯狂。微软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跟桑德伯格、亚马逊的贝索斯、苹果的库克全都不惜湿身出镜。这些硅谷科技人,将一桶冰水浇头的“牺牲”演出,其实全都为了慈善。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实现募捐。从7月底到8月中旬,相关协会已收到近400万美金的捐款,相比去年同期的112万美金增长了近4倍。
 
  这个世界创意无所不在,处处改变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俗套。这些科技大佬用挑战朋友、自我献丑和轻松游戏的方式,完成了一个通常是用诉苦、悲情、催泪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的玩法将慈善又提高了一个境界。
 
  冰桶挑战的玩法本来是,如果你接受了冰桶挑战,就可以不捐款,但这些富翁们不仅纷纷接受挑战,而且解囊相助。这一创意的背后是对人性的微妙体察。人都有自我认同,尤其是成功的人,自我认同产生了较量心,就像两人下棋都想占个上风。挑战激发了朋友间的较量心,而这一较量又以慈善为目的,这让被挑战者根本无法拒绝。冰桶挑战迅速风靡。不仅科技巨头,美国其他名流也纷纷加入,连86岁的小肯尼迪遗孀埃索肯尼迪和男歌手贾斯汀也不甘寂寞。最有意思的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公开宣布选择捐款,不倒冰桶水到头上,而招致批评,被认为是个没心肝的恶人。网民觉得,奥巴马太严肃不好玩,大家玩的如此认真如此开心,他却不参与游戏最好玩的部分,扫了大家的兴。
 
  你看看,其实很多慈善大家并不在乎那点钱,而在乎以什么方式给钱。在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人们更乐意捐钱。
 
  反观传统的募捐,不说几个悲情故事,不展示一下受捐者的凄惨经历,不挤出几滴眼泪,似乎是不成的。以至于募捐总和苦难相伴,宣扬和了解别人的不幸成为了人们推动和加入慈善的主要方式。
 
  这种慈善形成了强烈的人际反差,天堂与地狱般的反差。一道鸿沟隔断了捐助者与被捐助者,一边是优越的人、一边是可怜的人,一边是施予者、同情者、一边是接受者、被同情者。这哪里是慈善,简直是高高在上的施舍。
 
  然而,有着平等基因的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传统慈善的游戏规则。在这些大佬们的挑战中,你能感受到他们是关注而非同情,乐观而非悲情,参与而不标榜,他们与受助者之间像是有着某种内在牵挂的朋友,没有丝毫不平等。想必渐冻人的人生一定不易,用悲情方式也能赢得同情与捐款,但毫无疑问,我们无差别地、乐观地、轻松地支持他们比我们同情地、悲伤地、难过地支持他们,对他们更有利。
 
  慈善要走出传统的悲情之路,慈善不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怜悯同情,更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互助。很多人需要帮助,但社会不应再以展示他们苦难的方式,来赢得这些帮助,因为苦难已让他们的尊严难以为继,而这种展示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大佬虽在挑战冰桶,但却是一堂生动的慈善伦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