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德尼·弗兰克(Sidney Frank)去世的前一年,他开始认真考虑家族的慈善事业规划。作为一个缔造了灰雁伏特加的成功商人,弗兰克是美国梦的代表,他早年曾在布朗大学就读,一年后因贫困而辍学。白手起家并大获成功之后,弗兰克给布朗大学捐赠了1亿美元作为奖学金,此外他还希望,在去世之后继续帮助那些和当年的自己有相同困境的人。于是,他找到了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
2006年,弗兰克去世,他的家人在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Rockefeller Philanthropy Advisors)的帮助下成立了弗兰克基金会。在出席过一个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讨会后,弗兰克基金会希望将碳排放作为其关注重点。此后,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为弗兰克基金会的碳排放议题募集到了一系列捐赠,并聚集起了包括能源基金会、洛克菲勒家族基金和塞拉俱乐部等资源。
以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和弗兰克基金会的合作项目为起点,碳足迹的美国披露运动就此兴起。该项目也成为迄今为止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最为人称道、最成功的项目。
在美国,当一些富人想认真规划自己的慈善事业时,往往会找到一些专门的慈善咨询机构,比如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作为一家以专业著称的公司,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的最大业务是帮助各种基金会和社会组织设计各种公益项目,并帮助它们评估项目的执行效果。
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由洛克菲勒家族成立,早期业务仅限于为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提供一些咨询服务,后来业务渐渐延伸至洛克菲勒家族以外。2002年,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从洛克菲勒家族中彻底独立出来,不再是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的一部分,其最大的捐赠者也不再是洛克菲勒家族。与此同时,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也扩展至给各种基金会提供治理、系统和流程等方面的专业建议。
如今,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的最大合作伙伴,是美国最大的基金会——盖茨基金会。2010年,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从盖茨基金会得到了370万美元的捐赠,以开展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捐赠方和潜在捐赠方开发资源的工作。
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联系网,在美国有慈善委员会,欧洲则有位于布鲁塞尔的慈善中心。机构一般会与当地最知名的基金会合作,双方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在初步的意向建立之后,公司会派驻专门的人员跟踪项目执行。依靠这种“借力打力”的方法,2012年,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开展了服务项目。
比如在印度尼西亚,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致力于和当地普通家庭一起努力,寻找登革热的解决方法。为实现目标,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雇佣了数百名当地妇女担任健康工作者,在雅加达进行挨家挨户的访问,马来西亚的大学教师们也参与其中,之后,再由科学家们分析所有被收集来的数据,并提供适合各个家庭的解决方案。目前,印度尼西亚已有将近50万个家庭在登革热项目中获益。
而早在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洛克菲勒慈善咨询机构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提供了帮助,他们联合桥梁基金(Bridge Fund)筹集了1930万美元的善款。这笔钱被用来向灾区提供食品、饮用水、帐篷、被子、衣物、厨具、照明设备和医疗服务。在震后重建阶段,这笔善款还指定被用在偏远的阿坝州,协助当地受伤的百姓,尤其是藏族居住者重返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