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现在大多数企业都认知到,赚钱之后要懂得回馈社会。但是要如何做公益来回馈社会呢?有些企业捐一笔钱给慈善机构帮助偏乡儿童,而有些企业举办志工日进行净滩活动。捐款和志工服务是大部份企业选择做公益的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方式吗?
随着社会企业的兴起,有些企业发现协助社会企业茁壮,就同时能够改善他们关注的社会议题,所以也开始将资源投入社会企业发展。以下列出企业和社会企业合作的方式和案例:
1. 企业运用本身专业,提供社会企业协助
每间企业有自身最擅长的知识和技术,如果可以用来辅助社会企业发展,更能够凸显企业的核心价值。例如KPMG台湾所设有社会企业服务团队,提供新创社会企业设立公司章程和财务的相关咨询,服务对象包括发展小林村老梅产业的2021社会企业和无障碍接送服务的多扶接送等。国内最大面粉厂联华实业和全球小麦耕地最小的喜愿共和国携手合作,协助研磨加工、面粉储运与销售等知识技术,共同改善台湾粮食自给率不足的问题。星展银行也提供财务和金融方面的建议给所支持的社会企业夥伴。
2. 企业提供优惠方案,协助社会企业成长
社会企业必须兼顾社会和商业效益,所以在经营初期会面临比较高的成本压力。企业如果能够提供社会企业优惠方案,对于社会企业会是一大助益。例如星展银行提供社会企业较高存款利息、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手续费减免或调降的服务;新竹物流提供社会企业商务平台17 support优惠的物流配送服务。
3. 企业采购社会企业的产品服务
消费对于社会企业最直接的支持,同时对于社会和环境也产生正面影响。例如Google采购生态绿的公平贸易咖啡作为公司内部茶水间的饮品;友达光电等企业向邻乡良食采购有善土地的小农耕作产品;星展银行购买胜利身心障碍潜能发中心的手工琉璃作为客户赠礼,也购买爱一家亲社会企业的中秋礼盒给内部员工。
4. 企业投资或赞助社会企业发展
普遍企业认为社会企业没有赞助或是投资的诱因,一方面是赞助无法抵税,另外一方面是投资报酬率有限。但是如果有企业愿意投入资金给社会企业,对于社会企业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会有相当大的助益。例如国内有星展银行提供奖金给有发展潜力的社会企业;国外有南韩SK集团把投资社会企业做为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环。
给鱼吃不如教钓鱼,企业做公益可以不一样。选择部分资源投入支持社会企业,创造自给自足的永续环境,也是回馈社会的好方法。社企流邀请关注公益的企业一起参与社会企业,共同翻转公益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