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质疑公益需要科学和理性

2014-05-12 09:43:33      来源:
       近一个月,公益圈又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几起事件的主角都是在公益圈“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他们所专注的领域也曾多次获得圈内圈外的一片叫好声。在这轮“民间力量”挑战专业公益组织的交锋中,几位当事人无一例外地拒绝了隐忍,并且抛弃了以往言辞谨慎、不咸不淡的惯用公关口径,他们第一次面对公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个人情绪:失望、寒心甚至愤怒。尚处萌芽状态的中国公益,频繁出现的质疑和挑战究竟是公益成长道路中的必经洗礼,使其在阳光中前行;还是逐渐演变成吹毛求疵式的“棒杀”,成为一点点吞噬着公益界正能量的黑暗势力?
 
  “我心里有点凉,我不想捐了。”一贯公众形象良好地崔永源终于“实话实说”地道出了自己的情绪。原本决定捐出2亿元广告代言费的小崔却遇到了“关心”其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舟子。面对四月网质疑壹基金雅安地震捐款拨付仅10%,怀疑李连杰贪污的言论,李连杰也有点想不通,“谁来教我怎么贪污?”
 
  崔永元和李连杰感到“心凉”,一方面是他们认为质疑已经演变成攻击甚至诽谤,让做公益的幸福感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也是对目前中国公益生态环境的无奈。但更加值得注意的现实是,面对每一次灾难和求助都能积聚社会爱心和资源的公益圈,遭受质疑时却没有一个机构或组织能够站出来说话。无数的公益组织在各自关注的领域发光发热,但组织形态松散,难以形成合力。
 
  在善意和理性的前提下,质疑驱动公益组织进步、丰满,也让中国整个公益环境趋向成熟。公益不是简单的好人好事,也不是道德楷模,它是一项严肃、理性、专业的事业。质疑者的挑战其实更需要理性和专业,质疑者要撕掉公益圈卫道士的标签,成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公益组织的不足,并持续地监督公益组织改变的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