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公益基金会增加透明度应当更主动

2014-04-22 09:58:04      来源:
       前,国内唯一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基金会中心网”披露了第一份全国救灾善款去向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19家基金会参与了雅安地震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16 .96亿元,目前已支出6.45亿元。未来3-5年,基金会中心网将继续跟踪剩余善款流向,并及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作为第一份全国救灾善款去向调查报告,基金会中心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20多个人用了3年做出来的,为的就是让公众看到一个透明的自律的基金会行业,而第一年期的雅安地震善款流向调查报告,已从诸多方面显示“中国公益质量明显提升”。
 
  这确实是一个进步,如果汶川地震救援是中国现代公益元年,雅安地震后,壹基金以3 .8亿元的捐赠位列接收社会捐赠款物第一名,这是基金会的雄起。和汶川地震不同,雅安地震后,诞生了由全国42家基金会自主发起的“4·20行动救灾自律联盟”。同时,透明的基金会成为接受捐款的主体,网络捐赠也强势崛起。壹基金之所以位列第一,和在民众心中对它的透明信任不无关系。
 
  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应当与基金会的透明自律齐头并进。在倡导人人公益的现在,中国3000多个基金会,数量上远远不及美国的12万个基金会。虽任重道远,但民众的爱心从不缺乏,雅安地震后的捐款表明,当基金会行业越来越透明自律,它所获得的信任越多,捐赠也将越多。两者无疑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从这份报告上也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雅安地震筹集款物金额前十名基金会款物支出情况,有两家基金会的支出为零。其中排名第六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筹集款物1亿元,支出为零,中基透明指数FT I排名为147;而排名第七的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筹集款物4549万元,支出为零,中基透明指数FT I排名为624。之所以标记为零,是因为在震后一年里,所有公开的网络数据,包括基金会年报、官网披露、媒体公开报道数据等,以及基金会中心网工作人员的电话追访调查,都搜集不到任何有关地震救援款用途和相关数据的说明。除此之外,一些基金会也存在款项所花的项目并不清楚的情况。
 
  我们可以这样说,至少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份报告,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正在发展、转型当中。基金会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需要像现代企业一样,同时还需要重视捐款人的诉求。每一个愿意奉献爱心、关心公益的人,都会希望知道自己捐款的去向,以及是否符合他们对捐款用途的期待,过程是否足够公开透明。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捐款人对基金会的信任。
 
  善款去哪儿了?这是基金会本该主动公开公布的事,如今在信息平台的披露下,接受大众的监管,它应当明白,善待大众的爱心应该做到真正的完全的公开透明,这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所需,也是社会发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