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已经培养了许多西方富人的品味,但是,比尔·盖茨认为他们却没有学会最重要的一项——慈善。据报道,比尔·盖茨近日在新加坡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中国政府考虑采取以慈善资金抵扣税收等政策,鼓励富人们多做慈善事业。(4月9日新闻晨报)
不得不承认,盖茨对中国慈善问题的认识是很深刻的。不乏慷慨解囊的个体,但作为整体,中国在系统和持续性慈善事业方面的表现却欠佳。每当发生灾难,会有许多企业家踊跃捐赠,邵逸夫等慈善大家为国人所熟知。不过,在日常亟需援助的医疗事业、残障人士关爱等方面,慈善却显得稀缺。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近些年,中国企业家创造了大量财富。上月,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显示,中国亿万富豪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位,有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152位富豪闯入全球富豪排行榜。然而,根据胡润报告,去年中国排名前100名的慈善家一共只捐了8.9亿美元,相比美国的前50名捐赠者去年77亿美元的捐款,中国富人的捐款表现与其财富地位相比明显逊色。
中国富豪在捐赠方面的逊色表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包括许多富豪在内的国人,对于那种饮水思源式的慈善文化可能尚缺乏足够的认知或认同,对于财富捐赠意义的认识转变尚需时日,但是,除此之外,可能存在更关键的制度性肇因。
放眼中外,除了非常状态下的救灾外,平时最需慈善扶助的,是教育、医疗、环护、残障等领域。由于政府的公共投入不足,而商业资本可能对这些利润低甚至无利润的领域不感兴趣,发达国家往往有公益社会组织出面,对其提供援助。这些非营利组织可以公司的主体身份吸收来自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的捐款,并可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此类组织有高效、透明的特点,在包括富豪在内的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架起了一道充满爱心和人道精神的桥梁。
反观我国的慈善事业,却缺乏这类团体的身影。在我国,红十字会等公办慈善机构居垄断地位,社会慈善组织身处边缘。由于体制原因,社会慈善组织存在注册难、挂靠难诸多问题,难取得合法主体资格,也就不方便向企业家募集捐赠,更遑论享受免税政策。而红十字会的低效、不透明等问题备受社会诟病,其公信力存疑。胡润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排名前100名的慈善家的捐款量相比2012年下跌了44%,比2011年下跌了55%。据称,捐赠资金下跌可能与某些慈善基金会爆出的丑闻有关。
当居垄断的公办慈善机构公信力下降,而民间慈善组织则止步不前,这意味着捐赠行为存在不确定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这应该就是中国富豪对慈善冷淡原因中的重要一个。由此来看,对于中国富豪的“吝啬”,不应简单予以道德的苛责。
盖茨建议中国考虑采取以慈善资金抵扣税收等政策,鼓励富人多做慈善事业。这显然有其道理,不过,眼下更迫切的,恐怕还在于尽快为社会慈善机构松绑及改革公办慈善机构。给予民间“慈善中介”多一些自由,从制度层面降低慈善事业的风险和成本,也许才能让中国慈善事业真正走进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