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怀玉的心愿。
“我现在病成这样,啥也干不了,就担心女儿的学业无法继续,希望有好心人能资助女儿完成学业,让孩子能有个好前途。”这是陈怀玉的心愿。
45岁的陈怀玉家住银川市兴庆区林华苑小区。1990年,他与妻子双双从银川市塑料厂(现为银川市凤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下岗。下岗后,夫妻俩做点小生意。6年后,女儿降生了,一家人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妻子贤惠、孩子乖巧,陈怀玉感到幸福、美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陈怀玉因呼吸困难住进了医院,经诊断,他的心脏闭合不严,需要开胸做心脏瓣膜修复术。手术实施后,病情仍未得到缓解,随后陈怀玉再次入院手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
“我住进医院,妻子不分昼夜地照顾我,可还没等到我做手术,妻子就因脑出血倒下了,也住进了医院。”陈怀玉说,出院后,妻子瘫痪,身边需要有人照料。就这样,陈怀玉边打零工边照料妻子和年幼的女儿。2012年,年仅40岁的妻子终抵不过疾病的折磨离开了人世。
“陈怀玉的妻子走后,他四处打零工谋生,在建筑工地当过小工、骑人力三轮车拉过货,可因身体原因,到哪都干不了多久。”社区居干张玲告诉记者,由于陈怀玉的病情经常反复,一出现病症,用人单位就辞退他。为了让这个贫困的家庭生活下去,社区为其申请了低保。“去年10月,我给小区当保安,12月份因为感冒住了20多天医院,物业公司知道我有心脏病后让我离职了。”说到这里,陈怀玉哽咽起来,这些年来,他和妻子因病累计负债18万余元,始终找不到稳定工作,现在他的固定收入只有每月700元的低保金,他每月服药要花费几百元,懂事的女儿每周只拿50元住校生活费,生活难以维持。
“女孩子都爱美,可我一年给孩子买不了两件新衣服,不管上学还是放假,孩子都是一身校服不离身;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周50元的伙食费,肚子能不能吃饱都是问题;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妈妈的疼爱,爸爸又是个病秧子,好不容易周末休息,她还要陪着我上医院……”陈怀玉抹着眼泪说,对女儿他有着太多太多的愧疚。
陈怀玉的女儿现在银川九中高三就读,学习成绩优良,马上要高考了,他担心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会影响女儿的前途。他现在最大的希望是不要成为孩子的累赘,如果女儿顺利考入大学,能有好心人资助完成学业。
昨日本报通迅《张吉军:我想有个家》刊发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已有爱心人士表示愿意捐助张吉军,帮其走出困境。本报在此表示感谢。
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华兴时报社主办的“‘益’路有你”公益圆梦行动,并伸出援助之手,让公益之光照亮梦想。公益热线:13995312332 1890959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