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公益组织需回应外界误读

2014-03-26 16:05:25      来源:
       2014年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2014)》。其中的《慈善法治现状与完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抽查的15家慈善组织中只有5家公开了2012年审计报告,对于捐款总额只有两家给出了具体数字。这个热点立刻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但是,这个问题真实吗,这个数据确凿吗,不公布数字的问题在哪里,公益组织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面对外界有评论意见的时候,尤其是指出一个严重问题的时候,最好的态度当然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面对前文提出的问题,很令人遗憾的是,文章的作者将注意力放在了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公开问题之上,但是对于公益组织行业的问题确实有不了解之处。因为审计报告中是肯定有捐款总额的,因此如果有5家机构公开了审计报告,那么就意味着至少有5家机构同样对捐款总额给出了数字。

  面对媒体报道法学蓝皮书文章中出现的这样一个技术性问题,经过进一步的研读文章和调查背景资料后,我的第一反思是,如果研究人员将网站首页是否公布捐款总额就作为是否公布了总额,那么对于更多公众而言,这也会是个同样困扰的问题,为此,机构网站首页要做大幅度改进,一些关键性的资料要从首页就能醒目的直接看到。

  但第二个反应就是,非行业类媒体关注了这个爆点,并不加核实的就做了报道,也造成了影响,而为何公益同行们对这个问题如此的冷漠。公益慈善行业的整体形象受挫,并不仅仅是一个或者几个孤立的事件就构成的。目前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还比较初级,对社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非常的弱小,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听说或者接触到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为此,媒体上所报道的事件,就牢牢地影响了他们对于公益慈善组织的普遍看法。

  想想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多么大的误解,就能够深深地理解,人与人之间最缺的就是宽容和了解,而对于误解和偏见又有巨大的耐受力和市场。我们曾经可以坚定地相信美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就能不假思索的认为公益慈善机构都是大骗子。

  目前,让绝大多数人了解公益慈善行业的窗口,不是去做志愿者,不是去直接加入到组织之中,也不是和身边公益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几乎是唯一的窗口就是传媒了。而留给公益组织全面呈现的媒体窗口又实在是少的可怜,类似晶报一样开辟专版关注公益的媒体屈指可数。而其他社会媒体并不主攻公益,对行业的报道在技术性问题上犯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为此,普通人每天耳濡目染的,并不是公益从业人员每天都在殚精竭虑推进社会进步的脚步,而是公益慈善行业摔倒的每一步,甚至类似这次事件一样,又一次被行业外人员的误读。

  在这样一个转型时代,是默默地接受社会的误解,还是等待媒体报道更加专业化,前者不可取,后者不可靠。既然公益组织从业人员都立志要改变社会了,改变社会观念也是自然的。那面对外界误读的时候,不能再沉默了。现在公益组织不主动的表达,就没有未来社会对公益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