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生存关注小组在2013年12月25日开展了一项名为《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生存状况》的网络小调查,146名社会工作者填写了问卷,其中83名是深圳市社会工作者,问卷有效率为56.8%。对接受问卷调查的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其中83.14%年龄在21到30岁之间,69.87%从事社会工作不足两年,84.34%为前线社工。社工学历基本处于大专以上,其中本科比率为74.7%。此调查为我们呈现出了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社工的生存概貌。
一、低位徘徊的工资
调查显示,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的工资普遍低于全市的平均工资水平。77.11%的工资水平在3000到4000元之间,4000元以上的比例占20.48%,扣除税费、社保后拿到手的工资3500元以上的比例不足30%,大部分工资水平都在3000-3500元。
在调查中,39.58%的社工谈到自己薪资待遇很低,不能在城市里很好的生活,只能生活在贫困线边缘;"一年7万5"听起来很美,到手工资则很少。此外,虽然相比其他行业社工起薪并不低,但深圳社工一线社工工资自07年起基本没涨过;再加上由政府拖欠项目资金导致的普遍工资拖欠,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很多社工认为自己不过是更惨的农民工、底层的打工者,这一份工资并没能体现自己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没能体现对社工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二、被"打杂"拉长的工作时间
在工作时长上,深圳市不少社会工作者工作超出《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规定。51.17%的社工平均每周工作时数在40小时以上,10.47%的社工平均每周工作时数超过50小时。65.06%的社工表示加班有补休没补贴,并且有22.89%的社工表示加班既没有补休也没有补贴,极少数的有补休又有补贴。
是什么拉长了社工的工作时间?一是机构隐形加班,即"会存在不让你在办公室加班,但是任务又要在指定日期内完成,社工就不得不晚上在家加班这种情况";二是社工考虑服务对象的时间,会周末上班或加班;三是社会服务行业似乎就得全年开门,社工在节假日也要值班;四是准备开活动和活动后写文书的时间几倍于服务活动本身,却不算作加班时间。
但上述四点原因似乎并不是深圳社工最不满的情况。不少受访者表示,深圳社工的"服务"指标量远比广州合理,计生检查、综治维稳等基层"行政"工作却占据社工工作量的很大部分。甚至有岗位社工表示,自己的岗位70%的时间都在做行政工作。政府部门、领导会议和文件都说要去行政化,实际工作却经常叫社工干行政工作,把社工当杂工来使唤--谁在借社会改革之名浑水摸鱼 ?
三、参差不齐的福利
大部分社工都表示机构会给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补贴,总金额在100到5000元不等;有些机构不发放或不足额发放高温补贴;另大多社工表示机构为其提供培训,每年大概2-4次。然而,也有22.08%的社工明确表示自己从未享受过任何福利;更多的社工表示,节日补贴是以压低工资为前提的,即是每个月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到节日时再以补贴的名义发放。
四、行业生存与机构管理的乱象
在社会工作这样一个看似充满温情的行业,一些社工却感受到服务机构以盈利模式和管理主义运作的冷酷。一是机构克扣工资、福利,方式包括以绩效和补贴之名压低工资,不提供体检等基本福利,社工作为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无法保障。二是服务活动物资需要社工垫付,事后又需要一线社工本人到总部经历繁琐的报销程序。三是不少社工感到机构是应付评估的机器,自己只是一个工具。有社工提出,希望政府招投标时能充分考虑一家社工机构的内部管理及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度,社会工作是对人的工作,若对自己的员工都能刻薄、冷漠,极尽压榨,如何保证这家机构对广大服务对象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有社工认为,社工行业在个别人眼里是块肥肉,行业规范不健全使得其公益性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个别人赚钱的工具;某些机构已经变质,当社会工作的理想主义和职业道德已经在机构层面上被消灭 ,社工的无力感远超过其能够从环境中得到的支持,社工本身成为弱势群体,很难有继续前行的价值追求和持续热情。
五、小结
低位徘徊且看不到提升希望的薪资,又常常被拖欠;以热情和价值投入的专业服务,却总是被行政工作挤至边缘;正常的工作福利,原来是以工资为代价;若再碰上已丧失专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盈利机构……深圳社工很难不呈现出比较消极的自身生存状态评价。
无数社工在如此生存状况下仍愿踏踏实实、坚守岗位、做出专业,值得钦佩,但一个行业不能仅仅靠热情在寒冬维持其运转。为改善深圳社工生存状况,政府民政部门和社协似乎应负较大的责任。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提升社会福利支出,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避免人才流失;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改变购买服务方式为长期支持制度,防止工资拖欠;设定工资发放标准,保证拨款能以切实的工资和福利形式发到社工手中。另一方面,在监督机制上,民政、社协、机构抑或可能的社工工会,应协力以人性化的规范,保障上述制度成为现实而非仅仅停留在文本。
附:深圳社工的心声:
机构虽然是公益社会组织却以营利为目的,在精神上没有给予鼓励和支持。导致工作中情绪、压力长久挤积压,影响工作积极性。忙起来的时候几乎每天加班,双休日更别说了,在身体疲惫的时候同时还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鼓励,有段时间精神和身体都处于崩溃状态。
工作压力挺大,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机构对社工苛刻,工作不满意。工资只能保持在深圳的生存,严重影响一线社工对社工行业的热爱,尤其是最近出现的欠薪和无偿,加班久而久之,奋斗在一线的社工对深圳社工行业心灰意冷,被迫转行。
用人单位和机构都得罪不起,用人单位强势行政任务,机构无赖,社工也只能默认,就我本人来说,09年10月上岗至今,多次被用人单位借调出去参与外单位强度大的整治行动,曾经多次加班睡在办公室,最高纪录连续一个星期加班睡办公室(我是女生)
其实,我们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都一样。首先自己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然后才能去要求社会对我们的重视,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扪心自问,当我们自己真正做到了,社会自然会重视我们,但真的希望有关部门也能这样的实干!
我们虽然都是怀着一颗公益奉献的心,但是现在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不能及时调休,工作状态确实不太满意。希望政府部门及时支付我们的项目款,社工机构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毕竟本来就不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