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平不是让困境者无助
2013-11-04 13:05:52 来源:
这几天,安徽宁国市民政局有些忙,一个县级市的民政局,同一天因为两件事情成为全国的热点,并不多见。一件是,宁国市委常委、副市长汪军和市民政局局长俞安林等重阳节探望该市103岁的程延春老人的新闻图片,被合成为一张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发布,领导之一被“悬空”挂在阳台边探望老人。一件事情是,宁国市多名网友准备为3困难户募款治病,却被当地民政局约谈叫停。“为困难户募捐,这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好事,民政部门怎么能叫停呢?”事后,民政局的举动引来公众质疑。10月29日,宁国市民政局回应称,这样的募捐行动对他人不公平。10月30日,宁国市民政局长又改口否认叫停了募捐,继续谈论“公平问题”。
我个人的观点是,国家救济政策从操作层面考虑,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讲公平,而社会慈善救助最大的公平原则不是“人人有份”,而是“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社会偏见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给遭遇不幸的家庭提供不时之需,它应该是解人之危、救人之急,充分体现社会爱心和发扬人道救助的精神,这不仅是民政局的责任,也是当地慈善会的任务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国家救济机构(民政局)或是社会慈善组织(地方慈善会)大多设立有“临时性个案救助项目”,旨在帮助那些“因病返贫”、“因灾致贫”的家庭,帮助他们迅速地渡过难关,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而这次宁国网友小张他们准备帮助的三个因贫困而无钱治病的家庭,恰好是属于这样的救助对象。因为社会的帮助,他们不至于“因病返贫”或“致贫”,这样的帮助是慈善救助中最应该优选的项目。所以,宁国市民政局所谓的“公平”论,实际上是“官僚论”,是违反人道救助原则的言论。
在目前的保障层面与救济水平下,面对“2000多人需要救助”的现实,宁国市民政局或慈善会需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减少贫困救助人口数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搞“公平”论,搞“平均主义”,让这些人永远处在需要救助的贫困线。用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的话说:很多扶贫官员不是在扶贫,而是通过扶贫制造更多的贫困,以维持自己的“扶贫生计”。让“消除贫困”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而不让大部分“善款”花费在“扶贫机构”身上,是世界性的话题。以开放的姿态接受更多社会组织的加入,以提高“善款”使用效率是全世界的共识,而宁国市民政局和慈善会却在不断地强调自己的工作成绩。
安徽宁国市地处安徽东南部,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人杰地灵,物产丰富。2012年该县GDP收入183亿,财政收入30亿,全年发放保障金超过4000万,城乡低保覆盖率达100%。
像宁国这样的富足之地,推动社会互助,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应该是当地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为什么宁国民政局却以“公平”为由,让困境者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救助,继而引起社会的强烈质疑。社会民众所不能理解的是,无论是宁国民政局还是宁国慈善会,二者都肩负着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但自己不履责,而且还阻止百姓行善。对此,宁国市负责人表示,“民间的爱心我们十分鼓励,不存在打压,但是这种针对个别困难户向全社会募捐的方法不合适。”继而建议,爱心人士捐款可以送到当地慈善会。
对于网友小张准备救助的三个困境家庭,宁国市民政局或慈善会并没有承诺要在治病方面采取任何救助行动,这是整个事件成为热点的关键,因为所有善良的人关心的是如何让困境者得到帮助,不要成为慈善的盲点。仅此,宁国民政局或者慈善会不仅给社会交出的是一份白卷,也和10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议“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政府救助与动员社会力量救助并举,突出重点、消除‘盲点’”的大方向相违背。
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虽然《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只有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才可以接收社会捐献,但目前并没有法律对个人募捐有明确的禁止性条款。严格地说,当地民政局叫停“民间募捐”是法律的空白地带,而当地让慈善会领导也参加“劝停募捐”的“约谈”,以至提出“爱心人士捐款可以送到当地慈善会”的建议,实在有些“门户之争”的意味。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大部分地方民政局和地方慈善会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他们一只手掌握定义慈善的“公权”,一只手也和其他社会慈善组织一样,向社会要钱,国家救济和民间互助就在这左右手之间,成为一个个“慈善黑洞”。正如徐永光所言的:“慈善会是政府从民间圈钱的工具。”“不改革不仅会乱,而且已经在乱。”
当然宁国民政局也许会说,小张等人的这次募捐活动是依托“宁国论坛”发起,有行动规范和准则,属于组织性质。这又牵扯到另外一个法律问题,论坛算组织还是算个人?
面对这样的“慈善困境”,民间救助的解决之道有两条,一个是:网友小张可以直接发布困境家庭的私人账号,接受社会捐助。这样,捐赠者和“困境家庭”之间是单纯直接的民间赠与关系,并无法律上的不妥,也是目前网络上比较简单和原始的救助模式。当然,这种模式现在存在很多问题,只能作为下策选择。其二,小张也可以寻求慈善公益组织的帮助,用他们的“募款”资格作为平台,来接受捐款。而行动之前,彼此应该达成相应的善款使用监督规则,以保证这些善款真正帮助到这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