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德国:志愿者是“国家名片”

2013-10-29 10:31:48      来源:

       愿者在德国被称为“国家名片”。为了打造这张“名片”,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从小让国民接受专业训练,使之具备从事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本领。

  “孩子们只有从小接受志愿者培训,才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帮助别人。”柏林畔考区一所小学的负责人君特贝格说。在德国中小学内,有的学校设有专门的志愿者课程,有的则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每个学生每周平均约有半天志愿者活动时间(5周岁即可参加)。每个时间段学习的内容也有不同要求:一年级学习外伤自救处理;二年级学习求助、报警、救援知识;三年级学习止血及骨折的处理……

  为使志愿者课程更加专业,学校除了设专业老师外,还聘请校外辅导员。像学习急救知识时,学校会与青少年红十字会合作;动物保护组织帮孩子掌握保护小动物的方法;环境保护协会则讲解全球气候变化与个人的关系。

  学校的志愿者课程结束后,考核合格者就可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获得国家教育部门认证合作的志愿者组织可进入校园宣传,在学生中招募小志愿者。学生们必须展示各种“看家本领”才能被选上。12岁的卡罗塔是“温暖之家”协会的小志愿者。她每周抽出时间负责照看患有重病的同龄人菲利普。菲利普丧失了听、说、跑、吞咽等能力。她和菲利普一起玩耍,喂他吃饭,相处得很融洽。卡罗塔之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特殊训练。在训练营里,她不仅要掌握急救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所照顾的病人情况,及如何沟通等。考试合格才能“正式上岗”。

  孩子们到了16岁,就可参加更高一级的成人志愿者组织。如负责灾害救援的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是德国最大的志愿者服务平台。记者近日赴德国洪灾区采访时,看到该组织的“蓝色天使”正熟练地救出灾民。该组织在德国设有两所专门学校。培训分为三级:一是基础培训,主要是常规救援行动;二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水处理、定向爆破等技能培训;三是指挥培训,模拟演练协调能力。

  为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德国早在50年前就制定了《奖励志愿者社会年法》,志愿者可获得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支出费用均可报销。据统计显示,德国8200万人口中,有近2500万人从事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大大节省了国家各项公共管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