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中国慈善领域缺少大师

2013-07-19 10:09:12      来源:
       国的慈善领域缺少大师,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所谓大师,就是不仅其思想能领一时之风气,还能影响几代人的生活方式的人物;创新是所有大师的共性,其所创新往往能为一个时代所仿效。
 
  放眼过去,近三十年来,除了一个希望工程,这个领域还有什么还在或者曾经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但希望工程的出现,只是历史的产物,也与大师无关,而且目前也正在转型和衰退。
 
  整个中国的慈善界,基本上无理论家可言。不象其他社会领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准大师、大家,无论在制度建设、体制创新方面,还是价值体系、思想体系上,都会提出各种多样的甚至根本性的解决方案。中国的慈善与非营利领域,到底在中国的制度安排、政治决策、社会建设、价值建设、生活方式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起何作用,我们的理论界基本上不太关心。无论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对慈善与非营利领域,都还太陌生,也缺少足够的关心和研究。不信,你去看许多经济学大家、政治学大家、社会问题大家们的涉及到慈善与非营利领域的论述或者讲话,外行得叫人忍俊不禁。
 
  在其他领域其他行业,你可以看到所谓新自由主义、新左派、老左派、保守派,这个派那个派,这些思潮流派,都在政治、经济、甚至历史、文学中,留下了其轨迹或者足迹。但唯独在慈善与非营利领域,却几乎看不到这些思潮流派的足迹。当然,在生态环保,曾经有过一点点所谓市场经济学派与新左派之争。
 
  其实,慈善与非营利领域,和政治、法律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涉及到公民的结社自由等基本人权;慈善与非营利领域,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之密切,更可以比作孪生姊妹,所以西方经济学的第一课往往是商业伦理;其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则是一种补充与衔接的关系;其与社会价值、生活伦理的关注,也日益呈现出一种重构的关系。
 
  说到底,慈善与非营利事业,关系到整个社会变革,关系到社会创新。可惜,今天慈善与非营利事业,尚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没有引起胡温的足够认识,没有列上决策层的议事日程!窃意,这个领域缺少大家、大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