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社交网站、社会化媒体、社会企业等新兴商业模式繁荣,不仅意味着企业经营方式和逻辑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且为应对社会转型、创造商业机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日前,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办“全球化背景下的创业研究:理论和实证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全球200余位专家学者论道中国的创业和创新问题。
哈佛大学的C hristopher Marquis(孟睿思)教授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他认为,社会创业不能空喊口号,可从“三重底线(社会、环境和经济)”来挖掘生意,落到实处。
从“买一捐一”模式看“社会创业”
南都:什么是社会创业,和一般商业创业有什么区别?
孟睿思: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创业以社会使命为核心,同时也向社会提供服务或者产品。而商业创业以提供新产品、服务为核心,以创造商业价值。一般来讲,社会创业创始人有很强的社会使命感和承诺。比如美国有一家眼镜企业叫Warby Parker,美国眼镜此前很昂贵,Warby Parker通过绕过传统厂家供货渠道以及网络销售的方式,以极低的价格打破市场垄断。同时,Warby P arker采取了“买一捐一”的模式,每销售一副眼镜,就有一副捐赠给有需要的人。这种社会创新模式目前在美国很流行。
中国也有这样的企业。比如在长沙的远大集团,也是我研究过的案例。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非常推崇环保问题,有很强的社会使命感,这也导致他们的产品都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比如绿色空调。创始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南都: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中外创业者是否有区别?
孟睿思:在美国,很多二三十岁的青年对于社会环境问题很关注。过去这些问题主要由非营利组织解决,现在青年人他们看到这里面有商业机会,也更为关注三重底线(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问题。在中国,这样的情况还不是很多,大家的确非常关心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从微博、新闻等都能反映。但是,中国的青年人还没有将这种关心付诸行动,较少地围绕自己关心的问题去做一些事情,包括创业。
南都:你认为国内针对社会领域创业机会的关注和利用程度不足,能更多介绍一下么?
孟睿思:如果你问某个人关注哪些社会问题,他可能会说,食品安全、空气或者水污染等等。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很多机会。中国政府也会以各种措施做出指引,告诉人们什么是重要的,这些都是有创业机会的。
北京有一家公司叫青云创投,他们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关注三重底线的问题,这和别的投资公司有明显不同。他们当然关注产品的创新性,但创始人也非常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他们投资的一项就是厨房垃圾的回收处理。从数量上看,中国的家庭垃圾大概是美国的10倍。青云创投投资的那家公司就是用生物技术去处理回收家庭厨房垃圾,他们得到了风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创新的技术去解决环境问题。此外,这也是政府关注的问题,企业创业也可以帮助政府解决一些问题。
让创业企业告别生存难题
南都:中国企业也非常关注社会责任,但是创业企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
孟睿思:是的,大家都很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孩子和家人的安全,让关心转化为行动和创业动力,有很多现实的制约,这是时间问题。
南都:你提到中国的小贷公司和微型金融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请介绍一下。
孟睿思:在美国,企业获得贷款相对容易。在中国,银行体系则倾向于国企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很难获得初始资本,那么微型贷 款 就 很 重要。中国有一家公司叫宜信,他们给了很多创业企业贷款和帮助,这种模式的发展对于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都很有帮助。
我个人对中国政府的建议是,给中小企业更多支持,这非常关键。为什么浙江等地地下钱庄会存在?银行体系对小企业缺乏支持,这给了地下钱庄存在的空间。
南都:中国企业“走出去”希望更好地融入当地,不过有一些负面声音存在,你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运营有什么建议?
孟睿思: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小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企业的成长和中国的崛起有抵触和极端评价,这种负面情绪多是个别政客别有用心的产物,我个人对此并不赞同。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可以做一些事情,更多地帮助企业在海外推行社会责任,帮助消除当地人民敌对情绪。
[观点]
现在青年人他们看到这里面有商业机会,也更为关注三重底线(社会、环境和经济)的问题。
用创新技术去解决环境问题,这也是政府关注的,企业创业也可帮助政府解决一些问题。
政府可以更多地帮助企业在海外推行社会责任,帮助消除当地人民敌对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