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跨越形式化 让“雷锋”实实在在

2013-03-25 10:00:06      来源: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从此“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影响了中国50年;从此“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形式逐渐百花齐放;从此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学雷锋的好人好事……只是“孔雀开屏在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一面是“遍地雷锋”兴兴向荣之景,一面是“老人的头被志愿者洗了一次又一次,过马路的老奶奶学雷锋的孩子搀扶着走过来又走过去”这类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越来越形式化的”学雷锋”逐渐脱离实际,背弃情感,尤其是年轻一代,只为响应党的号召,只为顺应这个社会,只为完成任务,那么,如何才能杜绝这种形式化的“学雷锋”?

  也行,对年轻一代而言,他们无法理解毛泽东主义,无法想象革命年代战火纷飞中生命的价值,更没有没听说粮食配给制度……他们从懂事的第一天起,面对就是和平,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新社会。他们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西方开放思想的双重影响下,觉得雷锋精神不过是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条。在“全民学雷锋”的社会里,他们更像是电影中的角色而非现实人物,太虚无缥缈。作家、社会批评家慕容雪村曾在美国杂志《外交政策》上撰文攻击他们:“喝可乐吃汉堡,胖到近乎病态……年轻一代只相信官方声明;有些甚至认为反对官方的声音是异端。他们都懒得去了解细节。”他们关注的是信息化的时代,是网络化的时代,是自我的时代。

  俗话说,拥有的永远不会去珍惜,没有的永远都在无助地渴求。也行只有像湖南卫视的《变形记》那样,让王子与乞丐交换,让拥有的失去,让没有的得到。短短七天,极具悬念和戏剧性的改变,却给彼此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和经历,从而改变一个人。所以,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这个社会,了解困苦,懂得生活,才能明白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才能知晓学雷锋的真谛。 

  其实,学雷锋实际上并不难,根本不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里、用某种特定的形式去刻意而为。因为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的不是一种形式,是一种精神,是自我的一种修炼。在工作中修炼尽职尽责、勤勉敬业;在生活中修炼勤俭节约、勇于拼搏;在社会中修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家庭中修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自我中修炼言行一致、与时俱进。以梦想为名,以情怀为信念,以“改革”、“创新”、“果敢”、“智慧”、“忠诚”、“踏实”为关键词,“行可行之善,做可行之事”。那么,以后我们就不需要学雷锋,因为我们就是雷锋,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雷锋”。(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