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动态 > 公益资讯 > 正文

让雷锋精神撑起兴德强国的精神大厦

2013-03-22 17:20:40      来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各级各地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多种举措推动雷锋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全面掀起学雷锋树新风的新热潮新气象。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部门在践行雷锋精神的过程中,消极对待,应付了事,甚至阳奉阴违,在群众中引起了非常不良的负面影响,现本文就新时期如何践行雷锋精神作一个简要探讨。

  一、践行雷锋精神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一)雷锋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纳入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这些内涵可以归纳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秩序井然、道德体系完善、人文环境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五方面建设目标,其中道德体系是基石,是其他部分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精神土壤。

  以雷锋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良好道德体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良好的人文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一组平行的关系,同发展共进退,可以说道德体系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其它三个方面,一个有着良好道德水平的社会,人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就高,自我约束力就强,相对应的民主法治意识和公平正义感就强,待人接物就会信守诚信,最终促进友爱团结、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等良好秩序的建立。反之,一个坏的道德体系,必然导致欺诈、多疑、混乱、抢夺横生。

  经济发展和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思想道德体系是一对辩证的关系,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助于促进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前进的良好道德氛围的形成。反过来,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会促进建立讲究效率、良性竞争的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而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必然会引发经济秩序混乱,最终导致经济和社会文明倒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发展瓶颈,不计后果、竭泽而渔、恶性竞争的混乱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提倡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爱岗敬业的态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非常必要,它是创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道德基石。

  (二)践行雷锋精神是社会道德发展的必然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成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加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泛滥,社会道德事件层出不穷:瘦肉精、地沟油和毒牛奶毒胶囊等案件的发生,说明职业道德已经严重沦丧;广东佛山小悦悦受碾和南京彭宇的扶人事件,凸显出公共道德严重失范。环球网2011年底在网上发布一个调查问卷,23151位网友参与投票,在“你认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相比十年前有何变化”一栏中,86%的网友选择了“有很大倒退”,而选择“有一些进步”的网友仅占1.6%。数字惊心动魄,反映出社会道德已经发展到了濒临底线崩溃的历史关头,应该说践行雷锋精神、重塑道德新风、重树道德信心已经刻不容缓,它是时代的呼吁,历史的需求。

  二、当前践行雷锋精神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目的是要以雷锋精神激发道德建设热情,匡正道德失范,可事与愿违,轰轰烈烈的学雷锋热潮之下,怪象横生。

  怪象一:一阵风。每年三月,在各级党政的推动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高举旗帜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一个个活雷锋笑容可掬遍布大街小巷,可三月的春风一过去,四月的黎明静悄悄,志愿者活雷锋随之销声匿迹,群众戏称此为“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而且这阵风是狂风,一天到晚不停地吹,据某福利院工作人员介绍,每年35日这天都要接待十几家单位的“雷锋”,个别福利院不堪负担,明确表态婉拒“一日雷锋”。

  怪象二:一个模。一些地方、单位虽然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但因主题单一,程序单一,模式单一,调动不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笔者特意留意过某一家省报,发现上面的学雷锋报道全是上街扫地板捡垃圾、到福利院孤儿院慰问老弱病残、苦守街边道口等扶人帮提东西的好人好事。重庆第一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范后余曾就这一问题答记者说:学雷锋的人东走走西看看,形式基本一样,送东西、参观。而沙坪坝区社会福利院的刘戈则烦恼地说:本来院里有专人保洁,无需再扫,但考虑到志愿者的热情和积极性,院方只好专门吩咐清洁工,在志愿者来的前一天,停止清扫,或故意撒上碎纸屑,以便“留点垃圾”。可见,这种不顾受众心理感受的单方面的单一的好人好事,不但不能收到学雷锋效果,还会引起人们反感。

  怪象三:一场秀。很多单位组织学雷锋活动,都要大张旗鼓,一定要弄个“某某单位学雷锋活动”的条幅,一定要搞个“学雷锋活动小组”之类的牌子,甚至有的还弄个鼓乐喧天的开幕式,请媒体记者到场采访。有一则这样的新闻报道,一位孤寡大娘为了配合“雷锋”拍好照片,反反复复把头发解开再编好十几次。笔者更是从某一乡村老师处了解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些警察开着警车在上课时间来到学校,他被要求停止讲课,挑上几个穿着比较破旧的学生去了操场,这些人拉开条幅拍了照,说声“还有急事”就开着警车呼啸地离开学校。这种明目张胆丑陋无比的做秀,与其说是弘扬,不如说是败坏,影响极其恶劣,实在让人寒心。

  三、践行雷锋精神必须矫正的思想认识误区

  要消除学雷锋活动一阵风、一个模、一场秀的怪象,就必须剖析其产生的内在心理根源,矫正错误的思想认识,具体要明确三个不等于。

  (一)学雷锋≠一个纪念日。学雷锋活动是道德范畴,具有道德建设长期性、基础性、广泛性和普遍性的固有特点,它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项系统工程,既不是一个纪念日,也不是在哪一个日子里举行的一个特别活动。开展学雷锋活动,就要遵从它的系统性特征,严格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固有规律,要认识到学雷锋活动既是一个需要时时践日日行的漫长过程,更是人们思想精神境界的一个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世界观不断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缓慢过程。如果没有正确认识这一规律特征,将它简单地等同于一个纪念活动,就必然陷入“一阵风”的“一日雷锋”漩涡,让学雷锋行动变成功利化、短视化的形式主义行为。

    (二)学雷锋≠做好人好事。雷锋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座标,具有丰富的含义,包括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勤俭节约的个人品德,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和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螺丝钉一样的钻研精神。而我们很多人,却把这个综合性的道德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好人好事。在一个高校大学生调查中,对“雷锋精神最重要的内涵”问项,73.2%的学生选择了“助人为乐”。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道德才是雷锋精神的精髓。试想,环卫工人尽职了,还要你上街扫垃圾吗?交通监管人员尽职了,还要你去疏导交通吗?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做好了,还要你抱着大米粮食去慰问吗?食品行业人员尽职了,你还会担心吃到有毒食品吗?一个井然有序的法制社会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做好个体的自己,子尽孝、师教生、兢于业、尽其责,而不是公务员上街帮擦鞋、政府官员下田帮收稻、电力专业人员帮种菜,这种越俎代庖式的“一个模”,是错位,更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学雷锋≠一个政治任务。在人类文明进程里,任何一种道德都不可能在一个政治活动里得到弘扬,并成为人民的信仰,民族的支撑。一些单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是出于自觉的工作安排,而是等上级文件下来了,才匆匆忙忙组织活动,大张旗鼓地开启动会拍摄拍照上新闻,以此说明工作开展得力。这样的活动带着很强的政治表演色彩,势必使学雷锋行动陷入一群人在看,个别人在干的尴尬局面,最终演变成让老百姓厌恶的“一场秀”闹剧。其实学雷锋是人们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举止习惯,是日常自发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道德的力量。

  四、 新时期践行学雷锋精神的几个对策

  挖根究底,一阵风反映了没有认真去学、一个模反映了不懂得怎么学、一场秀反映了根本不想学三种主观心理态度,在新的历史时期践行雷锋精神就要针对这三种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学雷锋的长效机制体系,在学雷锋活动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制度化联系,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一) 三个破除建多维教育机制

  在某市中学的一组师生问卷中,对“您是否了解雷锋精神”一项,10.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44.5%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42.9%的学生表示“知道,但了解不多”,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您认为目前有没有必要宣传雷锋精神”一项,58.2%的老师认为,“非常有必要,但形式很陈旧”。由此可见我们对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的缺位和错位,对此我们要用三个破除来建立一个多维教育机制,根本解决人们意识形态深处的不想学和不认真学问题,为学雷锋活动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1、破除迷信。长久以来,我们对雷锋同志的宣传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不切实际地迷信雷锋,将其美化成高大全,美化成要啥精神有啥精神的超时空“全能楷模”,神化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其实,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逃出一个时代的局限性,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先贤哲人也要经历漫长的苦行与思索,何况雷锋当时只是个一二十岁的青年?无限拔高的宣传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不能正确树立雷锋同志的形象,宣传教育活动要适度把握,尊重时代特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2、破除模式。雷锋出生于水深火热的抗日战争时期,成长于积贫积弱艰苦奋斗的新中国成立时期,终于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的1962年,他的身上有着极强的时代色彩。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进步,国家经济已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社会管理体系也由政府统管的行政一元化的严格管理模式转变为党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多主体协作治理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民主、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也深入人心,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雷锋时代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视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新时期传承雷锋精神,不能僵化沿袭,要在深度挖掘雷锋精神内涵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元素,不能一味强调无限奉献,也不能要求个人为了集体完全放弃自我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人们在奉献之中全面实现个人价值。

  3、破除框架。学雷锋学的是一种精神,而非一个具体年轻人的一事一为,宣传教育方式要破除旧有框架,更多地从我们这个时代平凡人身上挖掘典型,要允许并尊重每一个个体内心的冲突、矛盾,将雷锋精神还原成大家身边可亲可近有血有肉可触可感的普通人,以真实生动的事例教育人。笔者曾参加泉州市直水利系统的道德讲堂,一个拾金不昧的宣讲员讲述了他捡到巨款的真实心理历程,从发现钱包的怕受讹诈,到拾得巨款时的慌乱茫然,再到挣扎,再到返还。他的描述鲜活可感,特别是前面那一部分的心理活动,让每一个人都感同身受,现场很多人在他的讲述中会心一笑,并转入深思,会后我听到很多人在设问“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成功而有效的。

  (二)三个结合建长效激励机制

  1、学雷锋活动与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工作,首先要做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深度解读,引导干部坚定信念、昂扬斗志、追求高尚道德,成为雷锋精神的认同者和践行者,从根本上清除“一场秀”的精神土壤,为建立学雷锋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学雷锋活动与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学雷锋常态化工作开展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带头践行,要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各级领导的任期责任制,将政治表现与道德表现综合起来考察,把推行学雷锋活动成效作为考核干部的软指标,对工作突出的领导干部给予加分,调动各级领导推行常态化工作的积极性,为建立学雷锋长效机制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化“一阵风”为“四季风”。

  3、学雷锋活动与考评激励相结合。把学雷锋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管理中,变不想学为我要学,有效根除“一场秀”现象。一是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乡镇)、文明社区和文明单位的指标测评体系,规划部署、扎实推进、定期考核。二是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创先争优活动,年初安排、半年小结、年底考评,相互融合,协同推进。三是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绩效情况与道德风尚相结合。四是建立完善以惩恶扬善和匡扶正义为目标任务的社会基金制度,对学雷锋先进个人给予物质鼓励,对在学雷锋活动中受到损害的个人给予扶助,彻底排除后顾之忧,别让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泪。

  (三)三个坚持育持久活力机制。

  学习雷锋精神,目的不是要让雷锋成为金字塔尖的孤石,而要让其成为金字塔底的巨大基石。要改变学雷锋“一个模”状态,注重务实,讲究科学方法,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良好的道德文化,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和活力,为学雷锋活动提供肥沃的土壤与丰富的养分,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社会文化、一种内在信念、一种行为习惯。一是要坚持形式多样化。根据人们多元化价值观和多元需求,避开单调说教,大力开展大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活动,要尽量少用会议形式,多组织力量创作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品、相声等文艺作品,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娱乐氛围中接受教育。二是要坚持项目专业化。一些专业领域人员,要突出行业技术优势,要利用自身业务技能专长来开展专业服务项目。比如医生的学雷锋活动,可以送医疗下乡,到福利院、偏远农村提供义诊或体检,电业技术人员可以为孤寡老人提供线路维护、照明维护等服务,律师法官可以开展依法讨薪、法律援助和协调民间纠纷等活动。这种学雷锋项目针对性强,所帮即所需,而提供帮助者驾轻就熟,服务质量就高,使受帮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有效帮助。三是坚持雷锋岗位化。紧紧围绕学雷锋主题,以“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为重点,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重点,以工作岗位为载体,以行业规范和岗位职责为标准,以建立党员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为依托,在民政、社会保障、城管、交警、税务、工商、信访、行政服务中心、医疗等行业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大力倡导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大力倡导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打牢打实打好兴德强国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