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黄河善谷”简介
2012-08-21 17:45:59 来源:
打造“黄河善谷”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区情出发,立足现代慈善前沿,紧扣发展第一要义,着眼大力改善民生,注重围绕解决社会突出问题,实现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加速解决民生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背景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部产业西移的推进,企业战略公益选择和大量的可利用慈善资源,将为西部慈善事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慈善在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宁夏属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全区有100万困难群众和残疾人需要救助帮扶,特别是全区还有42万残疾人,其中不具备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近10万人,解决这些困难群众生存、生活和发展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既为我们发展慈善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也给慈善事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内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是宁夏平原的幸福河、宁夏人民的精神河。“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在宁夏孕育了黄河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集中彰显了宁夏开放、创新、包容、和谐的文化品格。“善”即善行,是扶老济困、助残救孤、赈灾助学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谷”就是洼地,寓意聚集、承载资源之地。“黄河善谷”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其内涵是依托沿黄经济区建设,特别是在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引入现代慈善新理念和新模式,拓展现代慈善创新发展之路,通过慈善兴业与生态移民、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社会目标、民生目标与经济目标有机统一,聚集慈善资源、发展慈善事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使其成为慈善发展创新的承载体、慈善资源聚合的吸纳区、慈善能量辐射的释放地、贫困群体受助的新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最终目标是逐步把传统的救助型、输血型慈善提升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型、造血型慈善,把“黄河善谷”建设成为民族地区扶贫济困试验区和国家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区,成为慈善创新发展的政策洼地、全民慈善的道德高地和企业家投资兴业行善的理想福地。
三、任务
“黄河善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六大慈善园区,实施八项工程。
六大慈善园区:红寺堡弘德、利通立德、同心同德、原州圆德、西吉吉德、海原厚德慈善园区。
弘德慈善园:位于吴忠市红寺堡区,距城区3.5公里,远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10.06平方公里,按“一园五区”规划建设,分别为行政商贸教育片区、一类工业片区、二类工业片区、仓储物流片区和景观绿化片区。
立德慈善园:位于吴忠市利通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主要以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创意研发、残障人康复医疗和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主。
同德慈善园:位于吴忠市同心县,园区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
圆德慈善园:位于固原市原州区,由长城梁区和冬至河区两部分组成,一期规划面积5.36平方公里。园区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型产业和现代物流为主。
吉德慈善园:位于西吉县吉强镇,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北部凤凰公园为生态修复区、中部为产业商贸区、南部为穆桂英公园生态防护区。
厚德慈善园:位于中卫市海原县,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布局为“一山(凤凰山),二水(苋麻河、扬黄十一干渠)、四区域(行政办公、生活居住、物流商贸、工业园区)”。
八项工程: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慈善园区建设、慈善组织培育、弱势群体救助、慈善城市创建、慈善人才培养、慈善文化建设工程。
四、目标
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残疾人、贫困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等突出问题,初步构建起慈善事业持续发展体系,将“黄河善谷”建成民族地区扶贫济困试验区、国家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区、国家级慈善创新平台。到2020年,慈善组织、社会慈善企业贡献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预期捐赠额10亿元。6个-8个城市进入自治区慈善城市行列,3个-4个城市进入全国慈善城市行列。帮助解决全区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和生态移民区困难群众就业5万人。专业志愿者达到1万人。